雨水
『 2016.2.19 - 2016.3.4 』
太阳黄经 330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雨水时节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渐渐北上,气温回暖,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大地回春。又正值年节尾声,除元宵灯会共赏喜乐外,你可知道还有“拉保保”、“补天穿”这些有趣的地方民俗吗?雨水期间湿寒加重,仍要注意保暖,宜喝粥养脾胃,食果蔬甘味。


所谓“春雨贵如油”,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雨量仍处于全年较低水平,加上气温回升,有风天多,容易干燥。而江淮地区降水明显增加,呈现早春气象,气温变化幅度加大。此时华南已是春意盎然,雨量较多,但气温高蒸发快,南部降水较少时可能出现春旱。


▲ 八九雁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属木,木生于水,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 在“数九天”(也称九九歌,自冬至起每9天为一个单位,据说过了九九八十一日,即至春天)中,雨水对应的是“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这句,正描述了冰河解冻、大雁北归的冬春过渡时景。


初候獭祭鱼


古时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一年24节气共72候,每候对应一个自然现象。雨水三候为“初候獭祭鱼”,水獭捕杀河鱼后,将其堆在岸边,待数量充足时才上岸饱餐一顿,如同先祭后食;”二候候雁北”,北方回暖,南部过冬的大雁们开始结群回迁;”三候草木萌动”,草木吮饮春之露泽,抽吐新芽,桃李含苞,樱桃欲绽,萌态可掬。



过几天就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习俗要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各地还有舞龙灯、斗狮子、扭秧歌、跑旱船等娱乐活动,街头喧闹非常。


据传古时玉皇大帝因宠爱的天鹅被凡间猎人射伤而大怒,欲遣神将天兵在正月十五下凡,放火大烧人间,不留活口。一位仙人心慈不忍,冒险相救,告诉人们当天晚上家家户户要点灯照火,后向玉皇大帝禀报称民间已烧成一片,无需天将动手。玉帝看人间火光冲天,信以为然,这才让凡人躲过一场劫难。自此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流传至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


▲ 女娲补天


在四川部分地区,正月十六“保保节”这天,年轻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去拜干爹,称“拉保保”,图佑子女平安成长。相中合适的人后行跪拜礼,将事先备好的小童帽戴在对方头上,以“干亲家”相称,饮酒祝愿。


天穿节,是汉族客家人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在正月二十这天要将系了红线的煎饼扔到屋顶,寓意“补天穿”,祈求雨水之日,屋无穿漏,风调雨顺,农耕顺利。



唐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脾胃能消化五谷,是气血生养之源。五行中肝属木,在味为酸,脾属土,在味为甘,春季肝旺而脾弱,故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食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风多物燥的天气易使口舌干燥,宜食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调补脾胃亦可用白菊花、决明子、西洋参等。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虽气温回暖,但皮肤腠理有所疏松,且早晚湿气加重,易感风寒,所以讲究“春捂”,特别是肩颈、背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肩周炎和颈椎病的发作。需警惕“倒春寒”,当气温骤降时,老年人血压易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哮喘等疾病。雨水时节的气候多变也会影响关节组织的伸缩,引发关节酸痛,可适当按摩患处,促进血液循环。



▲ 春节渐尾,列车已发,我们或目送,或走远。家的温暖,长留心间。


(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华夏国学研究院2016年课程安排
一、华夏国学易经研修丙申班
课程特色:全年八次集中学习,每次三天,辅以游学考察。掌握易经应用工具奇门八字风水的具体应用方法。
主讲老师:清华大学崔国文教授、华夏国学研究院王进武老师
开班时间:3月25日-27日


二、华夏国学商道班

课程特色:开设《易理》、《儒》、《释》、《道》、《史》课程,汇聚国内名师,探讨国学、商道精髓,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主讲老师:崔国文教授、李中华教授、李晓教授、郭彧老师、郑赋老师等十余位国内明师。
开班时间:4月8日-10日

三、华夏国学易经研修提高班
课程特色:课堂学习、沙龙讨论和游学考察相结合,具体学习和掌握易经应用工具-奇门八字风水。达到熟练应用这三个易经工具,并通过术的学习,延伸到道的掌握。由术宏业,由道承业。
主讲老师:崔国文教授、王进武老师。
开班时间:5月6日-8日

上课地点:北京.清华园
联系老师:马老师

联系电话:18101287211



咨询电话:18101287211
长按二维码微课堂学国学!!

汇聚四海君子!  品论华夏国学

华夏国学会会员招募中!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