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压力倍增,身体每况愈下而不自知,不断自我消耗,最后死亡倏忽而至,过劳猝死,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声叹息。



据调查显示,中国每年猝死人数超过55万,也就是每天有超过1000人猝死,并且年轻群体猝死的数量明显增多。



“我还这么年轻,熬得起夜·····”人们总是在不断自我压榨身体的时候还带着自我安慰式的侥幸心理,直到被身边或者朋友圈中真实的死亡震撼,这才默默地捧起了保温杯,泡上了枸杞水。



现代年轻人也越来越意识到: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美好生活的刚需。


“生命在于运动”,所以夜跑、健身、徒步、跳舞、瑜伽等等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养生选择。


当然,运动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健身塑型、减肥瘦身、舒缓压力、愉悦身心等等。



但是“生命在于运动”是真的在养生吗?


运动员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却落下了一身的职业病;广场大妈们每天跳舞和锻炼,膝盖关节经常疼痛难耐,时常反复······所以一味的、长时间的甚至是高强度的运动对身体并无益处。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呢?


养生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实质上,养生就是“养心”与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资深易经研究学者、清华大学崔国文教授认为养生之道源于《周易》,生命在于运动与静养,在于阴阳结合。



自古以来就有“医易相通”和“医易同源”之说,中国一代名医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医”,充分说明了《周易》对中医学重要影响。


《周易》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中同样有观点:“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在养生学方面,《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观点,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崔教授也认为“如果大家不了解《周易》,是读不懂医之始祖《黄帝内经》中关于养生的真正内涵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崔国文教授关于养生之道的解读:



首先,人为什么会生病呢?该怎么预防呢?


《黄帝内经》给出了答案:


“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


要么是阴出了问题,要么阳出了问题,所以人才得病。


在《黄帝内经》中,什么是“阴”呢?


阴者,即饮食起居、喜怒哀乐



怎么预防阴病呢?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预防:


“饮食按节气,起居依时辰,喜怒需节制。”


《周易》倡导的就是天人合一,顺天行事,不违自然。养生之道,正是如此。


1
饮食按节气


人与四时相应,饮食按节气。


譬如到了夏天为了防暑降温,我们可以多吃一点西瓜。有些人到了冬天还大量的吃西瓜,也就反时令了,这对身体是不利的。所以建议大家要少吃或者不吃反时令的食物。



饮食养生整体的四季进补原则就是:春夏补阳,秋冬养阴。


春夏季的时候要补阳,春夏虽属阳,因为春夏往前走,阳会越来越少。你得提前补一补,以便将来来用,这叫储备。


秋冬养阴,秋冬属阴,但是它慢慢往前走,阳要来了,你要补一些阴的东西。


2
起居依时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人与日月相应,卯时(早上5点到7点)我们应该起床。因为卯时大地苏醒了,天上要出现太阳了,阳来了,我们要起床活动了,可以运动起来。夜晚为阴,身体需要休息,子时前一定要睡觉休息了。



很多人到了夜里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都还在玩手机、看电脑熬夜,这样是非常伤害身体的。纵然第二天起的晚,睡眠时间能达到7、8个小时,但是熬夜对身体内脏的伤害已然形成了。


3
喜怒需节制


有些人遇到事情,要么大喜,要么大悲,这样是非常伤身体的。



我们古人修炼自己,要做到四个字,叫处变不惊:处在变化之中不会惊慌,既不大喜,也不大悲,更不大怒,这样的话就可以预防阴病。


在《黄帝内经》中,什么是“阳”呢?


阳者,即大自然中的风雨寒暑


 

阳病怎么预防呢?


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预防:


1
谨防外感


天气变化,要记得及时加衣服,不要被风吹着了,不要突然挨冻了。


2
适应四季的变化


四季变化,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四季变化了,温度变了,天地的磁场气场变了,大家的穿戴、饮食也要跟着变化。如果人不适应四季的变化,往往很容易得阳病。



古代先贤早就发现我们每一个人身体不舒服跟季节是有关系的:


春天的病易发生在肝上面:

因为春天是木,肝在五行中为木。


夏天的病常发生在心脏:

因为夏天为火,心脏在五行中为火。


长夏的病常发生在脾胃上:

因为长夏属土,脾胃在五行中属土。


秋天的病常会发生在肺上面:

因为秋天属金,肺在五行中属金。


冬天的病多发生在肾脏上:

因为冬天为水,肾脏在五行中为水。



如果用易经阴阳五行学说来解读《黄帝内经》中肝脏病情在四季的变化:

“起于春,禁当风。”

肝病往往发生在春天,请注意肝病不要正对着风。


“病在肝,愈于夏。”

病在肝上面,夏天容易治愈。因为肝属木,夏天属火,木生火。木变成火了,木就没有了,肝病就没有了。


“夏不愈,甚于秋。”

因为肝属木,秋天属金,金克木,那么天气时令会进一步打击你的肝,所以秋天肝病会加重。


“秋不死,持于冬。”

肝病加重了,在秋天这个人并没有死亡,那么到了冬天,这个病会维持下去,但是不会继续加重了。因为肝是木,冬天是水,水生木,不会再加重病情了。

这样大家就能发现,五脏的健康和季节以及五行是相互关联的。



所以,人们可以随着四季的变化对身体五脏进行有针对性地保养,从而达到预防疾病、保护五脏,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宇宙是一个大天地,人体是一个小天地。如果我们顺应自然的规律,符合宇宙的大天地,那么,人体的小天地也会变得和谐,人自然就健康了。

综上所述,希望大家能够对养生之道有更加全面的认知,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养生,从而更加智慧地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




作者:飞燕
编辑:飞燕
审稿:余庆
图片来源:来自于网络




中观国学


长按识别二维码,了解更多课程信息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易先生App


在看”的永远1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