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故事”走出国门,《木府风云》《舌尖上的中国》“诸子百家国风画传”……
一股股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推动中华文化再世界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通过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化的繁荣。
“风水”在大众眼里一直是神秘、晦涩的,因此引起了不少人的好奇和探索。
中观国学拍摄《中国风水》的初衷,便是向大众揭开这位娇羞美人的神秘面纱。
风水,究竟是什么呢?它在中国文化传承中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风水,一语出现较晚。据考查,最早见于郭璞著《葬书》中:“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水文化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相学、预测学、风水堪舆、易经、占卜等等玄学文化里,唯独风水文化居其首位,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被官宦、商人、民间百姓所运用。
紫禁城,长安古城,明朝的十三陵,乾陵(武则天墓)等都是历史上风水方面比较讲究的杰作,也是成功的风水布局。
风水,是一部狗血的家庭伦理剧
三僚,因唐朝末期风水祖师爷杨筠松和两个弟子结茅棚居住于此而得名,故古称三寮。风水自此传播开来,成为世界风水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风水》由三僚杨公风水传承人王进武先生主讲,第一集主题是《百善孝为先与蛇形祠》。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居百行之先,从古至今都极为重视孝的观念,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帝宅经》认为,“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楷模”。与西方的建筑技术相比,中国传统建设计和风水布局,极具伦理性色彩。
梁思成言“淡于宗教而浓于伦理”,一语道破真谛。当我们仔细翻阅中国传统建筑风水布局的时候,可以看到宫殿、坛庙、民宅、园林以及整个城市的规模和布局,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所注重的皇权至上的政治伦理观、尊卑有序的等级道德观、群体意识以及“贵和尚中”等伦理观念和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与表达,可以说中国建筑和风水是一部展开于中华大地的“中华伦理故事”。
蛇形祠:百善孝为先
《中国风水》第一集中的“蛇形祠”,是以“孝”为代表的风水建筑,讲述了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故事。
蛇形祠是中国风水第一村三僚村现存比较完整、最有研究风水特色的古建筑。此祠为明朝风水明师廖炳的成名作。是国内外以内堂人工作法操控房份的杰出代表作。
古人修房子,会依山而建,背后山叫靠山,在风水中叫龙脉,蛇形祠的龙脉是水星开帐,山顶有起伏,犹如水的波浪。整个山形犹如打开的蚊帐一样,故称水星开帐。在帐中抽出一脉,此脉蜿蜒起伏,犹如一条攀沿下山的蛇,因其房屋因地形似蛇形,故叫蛇形祠。
蛇形祠门楼矮小,且前方有一墙挡住,需从右侧白虎方进门。高高的照壁,修在院内照壁将门楼挡住,使得站在门楼看不到房屋大门,站在正厅的大门口也看不见门楼,这些十分罕见的风水设计,使得明堂阻塞,暗寓着二房发展前程受阻。
为什么会影响到二房发展受阻呢?
这是因为在风水中,房屋左边青龙的风水代表影响长子的未来,中间明堂代表家中排行老二的儿子未来,右边白虎方向影响着家中排行老三的儿子未来,房屋左边肩部代表老四,中间房屋本身代表老五,右肩代表老六,左后代表老七,穴星山代表老八,右后代表老九。
这样的话,左边青龙方就是一四七,中间就是二五八,右边就是三六九。
这个蛇形祠的门楼前方受阻,进门逼仄,不同寻常的照壁皆在明堂中间,代表二房发展受阻。
一口半月形的池塘,在明堂中间,也是代表二房,池深不见底,代表二房跌入池塘无法翻身。
为什么这个祠堂的风水要对老二,一而再地地故意处处设置障碍,使其败绝呢?
这是因为三僚曾文辿的第十代孙巽山公做观音望海风水后,人丁渐旺,其中三房一后人生有五个儿子,儿子渐大,原有的老房子不够住,于是母亲邀请哥哥——廖家风水明师廖觉先选址另建房屋。
地方选好,母亲问哥哥:“此地风水如何?”
哥哥答道:“此地好二房,败四房。”
母亲一听,说:“我生有五个儿子,老二最忤逆,惟老四最孝顺,若此地是好老二,败老四,那我就不修此房子了。”
然后哥哥说:“我有办法用风水来救老四,惩治老二。”
于是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蛇形祠。
为什么这个地方建房屋对老四不好呢?
这是因为在房屋的四房方位,也就是左边青龙方位,有一条大水沟直冲而来。三僚杨公风水峦头要诀——指秘赋讲到:左肩带煞四子寒。如果是左肩有这样的水沟,那就代表老四败绝。
为了化解对老四不利的阴风窝煞,廖觉先明师就采用三僚杨公风水最核心的功夫——讲风水做法的地理裁剪功夫。觉先公在左边青龙方位自上而下开挖了大小高矮不一的七口池塘。使得池塘聚水,水满之后,再流向下一口水塘。这样阴风遇水则止,煞气自消。
同时,觉先公在左边青龙方向,修筑厚厚的青龙砂手,相比白虎,青龙宽大有力,白虎相对瘦小许多。这样的风水,使得原本老四绝后的风水,阴风自消,风藏气聚,让老四一房有了发展。
这是因为在风水上,圆弧形的墙角除受力比直角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在风水上可以起挡住不好的气流,起到化煞的作用,这也是在救助老四。
进屋后能看见一个天井,中间的沿阶石突出二寸,下雨时屋檐水直接淋在中间的沿阶石是,二房的位置成了“淋头水”,个天井比例奇特,小而深。这喻指二房跌进天井,无法爬出!
在祠堂的风水中,香炉的摆放非常讲究。一般是,我们在香炉的大致高度看天井,能看到两指光进来为阴阳协调,为吉。如果看不到阳光为凶,首先影响二房无丁。如果看到阳光超过两指,光线太多,当为泄气,影响财运和健康。
在蛇形祠香炉位置,不见光进屋。
在风水发源地三僚,可谓人人皆懂风水常识,当房屋修好后,老二到新宅一看,整个明堂,代表二房的风水处处受制,老二傻眼了。
老二看到此房风水对自己不利。于是跪在母亲和舅舅面前求情,发愿痛改前非,孝敬父母。
作为舅舅,风水明师廖觉先念其悔过,不忍将来二房败绝。于是点拨他在地上另放一个香炉,祭祖时,二房后人就跪在地上插香,这样跪在地上就可以看见天井的二指光线,因此也就延续了香火。
在今天,二房子孙后裔清明过年,每次都是跪在地上祭祖,到如今人丁虽未绝,但终不大旺,为五房中,人丁最少。两百多年来,人丁仅百余口。四房人丁最旺,四千多口人丁。
中国风水 天人合一
中观国学创始人,三僚杨公风水传承人王进武在录制《中国风水》系列记录片时说:
“在中华大地上,几乎每一个老房子修建时,都有进行过风水勘测,每一个古建筑从选址到布局都蕴含着风水文化隗宝,是千年来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风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易经文化进行环境选址和布局的学问。研究的是人与自然环境如何和谐相处的学问。这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风水》应该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通过案例专题讲解中国风水文化的纪录片,但肯定不是最后一部。中观国学也将一直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国学文化,让国学文化在传播中得到传承。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