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得: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励志学习,到了三十岁学有所成。

何为学成?立德,立言,立身。

学有所成之后就该施展自己的才华,认清自己人生到方向,勇敢面对自己未来的困难。


三十刚刚好,不早也不晚。到了四十就该无疑惑了,你的人生经验告诉你,凡事即使想不明白也要看的开,那还有什么可疑惑的呢?是为不惑。


五十知天命。到了五十就该要认清楚自己未来的的成就有哪些了,知道自己如何能有效的利用生命,认清自己的能力。


人生短短几十年,真正成就一番事业的年纪恰好是这二十年,古人诚不欺我。




儒家年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2.襁褓:亦作襁保强葆,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亦作孩抱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6.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7.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岁的少年儿童。《礼记·内则》:拂髦,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后因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8.豆蔻:本是植物名,代指十三四岁的少女。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因谓女子十三四岁为豆蔻年华


9.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


10.束发: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11.破瓜:旧时文人拆字为二八字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12.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故用以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龄。


13.而立:三十岁。《论语·为政》:三十而立。后因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14.不惑:四十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后用作四十岁的代称。


15.知命:五十岁。《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意谓到五十岁才懂得天命。后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16.耳顺:六十岁。《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以耳顺为六十岁的代称。


17.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18.耋(dié):七十至八十岁。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左传·僖公九年》: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


19.耄(mào):八十至九十岁。《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20.期颐:一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孙稀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后因称百岁为期颐



分享,是一种美德


出品 丨 华夏国学会(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编辑)

编辑 丨 小姜(ID:jiangshida123)

投稿 丨 亲爱的会员,若你有好的产品或者故事也请联系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订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