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是我国术数命理根源,可《易经》本身似乎被大家做为术数之后的根源和方法论,更多被我们强调玄妙语言背后的哲理思想



在《易经》中,是否存在卜筮的方法呢?


其实《易经》原书中,卜筮是存在的。当我们翻开《左传》《孔子家语》等远古文献时。大衍筮法经常会读到人们使用《易经》进行占卜的案例。


如重耳返国占泰卦而息,孔子老年卜贲卦而忧春秋时期易经古法卜筮尚且存在的。人们依照特别的方法进行卜筮,从而得到不同卦象。又以《易经》文本作为参照,对卦象进行解答。


易经》所使用的卜筮方法

是什么样的呢?


或许离我们最近的,便是所谓的“大衍筮法”了。“大衍筮法”是目前人们能了解到的,最古老的蓍草起卦法。大衍筮法也叫(shī)草揲(shé)蓍法。其“大衍筮法”名来自于《易经·系辞传》中的一段“大衍之数”开头的描写。“蓍草揲蓍法”则描述了以此法占卜时所使用到的工具蓍草,及卜筮时用到的手法。



蓍草是一种我国特有的植物,蓍草平日里样貌与蓬蒿接近。到了秋天,旁枝凋零,成为一株昂首挺立天地间的独特植物。在古人眼中,这种植物是可以感通天地的神物。




《尚书》中讲到蓍草

“天生神物,取为民用。”

易经·系辞传》中也讲到

“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志。”




传说中,商代的羑里(现河南安阳)盛产蓍草,而周文王也是在被拘禁羑里时感天命玄妙,遂演作《周易》一书。蓍草晒干后的蓍草节,便是大衍筮法进行卜筮的原材料了。后人如无蓍草,也会使用木制的筹及其他物品代替。



“大衍筮法”的操作方法,记录于我们刚刚提及的《易经·系辞传》中: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一段文字,被认为是在描述《周易》占卜方法。因为文字简略玄妙,也并不容易读懂。后世不少易学家为此作批作注。其中,宋代大儒朱熹的还原广为人知。


他作《卦仪》一篇,讲述大衍筮法卜筮前后需要的过程——占筮者首先焚香沐浴,念“假尔泰筮有常”。随后以五十根蓍策起卦。

起卦时,先将其中一根虚置不用。实际上用的只有四十九根。把四十九根蓍策任意分成两堆象征天地两仪,从中取一策挂在左手小指间象征天地人三才,每束四策揲算以象征四时,把右边那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归附夹勒在左手无名指间以象征闰月,五年再出现闰月,于是把左边那份揲算剩余的蓍策夹勒在左手中指间,而后别起一卦反复揲算。

这个时候,天的数字象征有一、三、五、七、九等五个奇数,地的数字象征有二、四、六、八、十等五个偶数。五个天数相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合起来五十五。这就是《易》的变化可以体现阴阳鬼神的道理了。



通过对“大衍筮法”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易经》中的卜筮之道之所以能够“成变化而行鬼神”,是因为它们呈现出了与天地万物风雨自然所相符合的“数”。而人们在演算占筮时,很大程度上是在研究所得“数”的变化和运用


某种意义上来讲,蓍草起卦而使用的大衍筮法,本身便是一个神妙而精密的数理模型,占筮原本便是以天地间固然存在的“公理”,将所得数字进行带入,从而得到必然结果。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世所谓的“算命”,“演算”,都源于《周易》中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那么运用《易经》占筮公式时需要用到哪些公式呢?

这些公式能将我们代入的数给出哪些结果呢?


关注中观国学公众号,下期“古今易案”,带你了解“六”与“九”的缠绵与纠葛。


与此同时,中观国学核心导师北川老师“学易玩占”课程也在易先生App上线啦。快来下载易先生App,回归易学最初的占卜方法,了解最原汁原味且有趣的易经卜筮知识吧!




往期精彩回顾:


八字基础知识 | 什么是流年和大运

易话节气 | 2020年为什么既闰年又闰月

易说风俗 | 历史上的“复工”与“理发”,你知道多少?

堪舆指南|让古人恭颂的文昌塔,是个怎样的存在?



▲更多资讯敬请关注“中观国学”公众号


作者:清许

编辑:亦欢

审稿:亦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观国学


扫描二维码下载易先生App

海量学习资源等着你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课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