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绿色按钮播放音频 


据北京大学法学院考证,早在远古时期,我国就产生了“狱”的概念。


·····························


原始社会


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上古四圣(尧、舜、禹、皋陶)”之一的皋(“皋”音同“高”)陶,他是黄帝的孙子,在尧舜执政时期担任司法官,本来在大禹之后应该是他即位,但是皋陶在大禹之前就过世了。


相传,皋陶长着一张鸟嘴,公正严明,他有一只叫做獬豸(“獬豸”音同“谢至”)的神兽,头上有一只角,即传说中的独角兽。


这只独角兽有一种神奇的功能,就是能够判别是非,认清谁是罪犯。


所以皋陶判案遇到困难时,就会牵出独角兽来帮忙,独角兽在判别后会用角去顶有罪的人,此人就会受到惩罚。


但即使有独角兽的帮助,也不可能一下子审完所有的嫌犯,为了方便管理这些人,皋陶命人筑起一圈土墙,称为圜(“圆”音同“元”)土,这就是狱的前身。


所以后人认为皋陶是狱的创始人,在狱中都会供奉他的画像。而犯人为了祈求自由,也会向他虔诚膜拜。


·····························


奴隶社会


夏朝,狱被称为夏台或夏宫,是用来关押君王的地方。


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凶残无道,弄得人人自危,民不聊生,商朝的创立者商汤便要起兵讨伐他。


夏桀的耳目暗中探听到这个消息,夏桀便将商汤诱捕于国都,并囚禁在夏台。


后来商汤的臣子进献了无数财宝和美女,商又和夏订立了盟约,商汤才从夏台中被放出来。


夏台作为狱,不仅能关押受审前的嫌犯,还有囚禁的功用。


商朝之时,狱的名称为羑(“羑”音同“由”)里,功用和夏朝大体相似,更加相似的是羑里也关押了一个与商汤类似的人物。


商朝的末代皇帝商纣贪色暴虐,但西伯侯姬昌却非常仁德,势力也越来越大。


商纣担心姬昌对他的统治构成威胁,于是将他囚禁于羑里。


据《史记》记载,这位后来的周文王,就是在囚禁于羑里期间推演出的周易。


周朝的时候狱叫回圜土,功用沿袭了商朝的传统。


 ·····························


封建社会


秦朝时將狱称为囹圄,现在人们将入狱服刑称为“身陷囹圄”,源头就在此处。


由于这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秦始皇又实行郡县制,全国各地的权力统一于中央,因此这一时期的狱不再限于都城,而是全国各地的司法部门都有设置。


汉朝之后,狱正式被命名为狱,而且狱的数量也开始增多


据《汉书?张汤传》记载:“中都官狱二十六所” (这里的中都指的是长安)。也就是说,仅长安一城就有狱二十六所。


到了南北朝时期,官府开始掘地造狱,称为地牢,但功用并没有改变。


唐朝进一步完善了狱法,监狱的职能得到细化,比如在都城长安,大理寺、刑部和御史台都设有自己的狱所。


其中,大理寺是中央审讯部门,所属狱所关押的多为受审前的官员和徒刑犯;


刑部虽然没有直属的狱所,但全国的狱所包括大理寺都在它的管理范围内;


御史是负责监察的官员,但由于直接由皇帝本人领导,所以也会私下进行一些审讯,所以后来设置了自己的东西两狱。


此外还有专门囚禁皇家贵族的狱所,这些人多半是在宫廷斗争中失败又没有被杀害的,对他们的审讯和囚禁都不会通过国家司法程序,狱所也在特殊地方。


至于地方政府的监狱,就更加五花八门了,据《新唐书?刑法志》记载,贞观十三年时,全国共有三百五十八个州,一千五百五十一个县(唐朝政府的行政分为州、县两级),每个地方政府都设有自己的狱所,全部统计下来将近两千处,而且后来还有增加。


宋朝的监狱基本沿袭了唐朝的制度,不同的是除了狱所外,朝廷还开发出了相应的空地,用来让被关押或囚禁的人放风此时狱的基本构架已经和今天大体相似。


这一时期的狱所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比如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狱所,病人和健康的人有不同的狱所,贵族和贫民有不同的狱所等等。


明朝时,狱开始同时成为犯人服刑的场所,服刑过程称为“”,后世遂将“监”和“狱”合在一起使用,称为“监狱”,并沿用至今。



文章来源:《北大国学课》

转述: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