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君按:

(按语部分有2133字,如无兴趣,请跳过直接观看正文)

《系辞传》里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制器者尚其象”。

这里前后两段话,说的其实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两个阶段:观物取象和观象制器。这两个阶段的划分与其说是历史的,毋宁说是逻辑的。也就是说,是我们今人思想里所做的先后分析,而在事实上,很可能这两个阶段是同步的,甚至是颠倒的。

这两段话,论述了两个阶段:观物取象和观象制器。牵涉到三个概念:物、象、器。“物”可以理解成自然物,“象”是卦象,是人造的符号,而“器”则是人造物。


在物、象、器三者的关系上,根据《系辞》里的文字论述,可知是先有物、后有象、再有器,前面的任一项都是后一项的根据,三者之间是层层摹仿的关系。这就有点像柏拉图笔下的理念论,“象”(卦象),就相当于柏拉图的理念。但到底是先有理念,而后有理念的摹本——事物,还是先有事物,而后有事物的摹本——理念,一直是哲学史上争论不休的话题。

而《系辞传》的观点是:先有自然物,而后根据自然物创造出人造的符号,最后根据人造的符号发明出人造的工具。《系辞》的作者是把柏拉图的“事物”又进一步划分为自然物和人造物。


如果我们从人类史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在只有自然物存在的自然世界里,人还是原始人,文明还没有诞生,也没有任何人文色彩的东西。后来伴随着人类长期战天斗地的生存实践,人群中涌现出一批绝顶聪明的人,他们观察到,一些有相似形象的自然物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从而从中抽象出“类”的观念。譬如观察树,松树、柳树、橡树等等,都有根有枝有叶,都有荣枯,可以拿来生火,它们有这些共同特点和属性,约定俗成,可以用“树”这个类名词来统称之。其他的,像“枝叶”、“木头”等等名词概念,都是这样产生的。

文明的诞生是需要积累的,任何一项大的文明成就的取得,都是需要由许多人经过许多次实践摸索、观察总结才能诞生。拿这个“类”观念的诞生来说,它需要人类对自然事物及其现象做长久的观察总结,总结出其共性,在观念中形成“类”的区分;下一步,再按照这些共性来约定俗成做出“类”的命名。这是集体的智慧,长期的感性经验积累而后才有的结果,绝不是某个人忽然有一天一拍脑袋瓜一下子就想出来了。但《易传》的作者把这份贡献归结到如包牺氏这样的一两个先知先觉者的身上,就好比今天我们把发明苹果手机的功劳完全归到乔布斯这个领导者身上,这是不对的。


回到话题本身。《系辞传》认为,在有了“类”的观念以后,包牺氏用“八卦”这一人造符号系统来表示八类不同的事物。类有大有小,八卦代表八大类事物。及至后来“文王演易”,类就进一步细分,八大类就细分为六十四小类,用来代表六十四小类不同的事物。这是人类理性思维深化的结果。

文化跟文明是纠缠在一起的。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文字符号的诞生,文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一般说来,考察人类文明史,应当是先有工具,而后有语言和文字。但按照《系辞》的逻辑,应当是先有文化(卦象),而后有文明,这就是“观物取象”和“观象制器”所要表达的意思。卦象,《周易》里用“象”这个字来表示,它属于我们一开始所说的人造符号;工具,《周易》里用“器”这个字来表示,它属于我们一开头所说的人造物。


“象也者,像也”。象就是形象、现象。本来自然界的自然事物,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本身就是“象”。但如本文一开头所说明的,《系辞传》里的“象”,特指符号之象,也就是卦象。

观物取象,这是人类最早的“抽象”工作,《易传》认为由一批绝顶聪明的人总结完成。这批人,是人类的先觉者,也是人类文化模式的原初创设者,传统上我们称他们为“圣人”。

那么工具(器)是怎么发明的呢?按照《系辞》里的说法,在圣人“观物取象”、发明八卦之后,又涌现出一批聪明的人,他们由圣人发明符号系统的思路出发,反其道而行之,运用符号系统所揭示的原理来逆向指导制造器物工具,于是有了人造物。这是人造物品诞生的由来。做“观象制器”工作的人,可称为“贤人”。


总结一下:

由自然物→人造符号的过程,可谓为“观物取象”,做的是抽象的工作,诞生出以“卦”为基本单位的理论体系和周易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做这份工作的,是圣人,是理论家。

由人造符号→人造物的过程,可谓为“观象制器”,是对由卦象推演所组成的理论系统的形象化、具体化的应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理论指导发明创造”。做这份工作的,是贤人,是发明家。

如果用现代的人来套,则发明计算机WINDOWS系统的是微软公司,它的代表人比尔·盖茨可以算是计算机领域的一位“圣人”吧!后来苹果公司把视窗系统搬到手机上,开发出智能机,如此则乔布斯可算得上是一位“贤人”吧!圣人与贤人,都是人类文明进步史上的节点人物,他们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文明模式,对于推动文明进步,都有莫大的贡献。

当然,比尔·盖茨与乔布斯都是科技界的人物,而包牺氏等圣人“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则属于人文始祖。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对人类文明的前进有所贡献。这样的比附略显粗糙,但在近似上可比喻本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下正文部分是根据崔国文教授的《易经与科学》课程演讲录音整理的,整理者是胡建梅同学。本文是节选,略有字词上的补改。




实录:

《周易》原著里面,涉及到了很多我们的祖先制造工具的文字。那些工具的制造往往是我们的祖先受到了卦的启迪而发明的。

比如“作结绳而为罔罟”,古人认为这是取自于《离》卦的。因为《离》卦的卦象叫“离中虚”,上下两端是实线,中间是一个虚线,是网眼,这就启发了我们的古人做成了网。这样就可以捕鱼,可以网鸟等等。

又比如,我们种地需要用工具——木犁,就是我们农民耕地用的犁,这是取自于《易经》里的“斫zhuo木为耜si,揉木为耒lei,耒耨nou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是取自于《益》卦,叫“风雷益”,即上为巽木下为震,就好比是上面一根木棍,下面像是在翻土运动。

易经》中有“舟楫之利,以济不通”,是取自于《涣》卦的。《涣》卦叫风水涣,它的上卦是《巽》卦,下卦是《坎》卦,巽代表木,坎代表水。这就启发人们木是在水上行走的,所以我们的古人就制造了舟楫,也就是造船、造桨,这样就可以方便交通,运输货物等等。


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臼杵之利,万民以济。”这是取自于《小过》卦。《小过》卦叫雷山小过,上卦是《震》卦,下卦是《艮》卦。震卦也代表木头,上面是一根木棍在震动,下面是石头做的一个臼,这样就可以用来碾米呀等等,做这样一些日常生活用的工具。

我们再来看一文字:“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是取自于《大壮》卦。我们的祖先原来是住在树上,住在荒山野地或者山洞里的,没有一个房子。那么大壮卦呢,上面是《震》卦,下面是《乾》卦,下面是四个阳(爻),上面是两个阴(爻),显示出下面是一个雄壮的建筑,可以阻挡上面的风和雨,于是就诞生了我们百姓的住宅。所以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受到周易文化的影响而启发了一个工具的诞生,所以应该说《周易》对于科学(的发展)对于生产力(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

 

后语:

很遗憾地通知大家,由于崔国文老师年底要前往美国定居,预料今后将不再在国内讲课,因此崔老师现在在国内讲的每一次课都是绝响。热爱易学的崔老师粉丝朋友们,年前还有两次机会报取崔老师的课程,分别是中观国学组织的11月18-20日在北京开班的《八字命理学》以及友好合作单位举办的12月2日在广州中山开班的《易经风水研修班》。欢迎热爱易学和崔老师课程的学易爱好者报名参加。请分别陆老师18513582169和甘老师18933319998。

另外由崔老师的得意门生、中观国学创始人王进武老师举办的《易经风水高级研修班》将于12月16日开课,上课地点是北京。课程分初、中、高三级,学制分别为6天、6天和12天。有喜欢易学风水的朋友,请电话联系陆老师18513582169。从王老师身上,也可一睹崔老师学术余风。

12月2日在中山的课程,王老师也将与崔老师联袂主讲。


微信号:中观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