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于北京召开的文化高峰论坛上,著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向《易经》“开火”。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媒体以《杨振宁指<易经>阻碍科学启蒙》为题报道。近日,国内易学研究权威学者通过本报谈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杨振宁认为,中华文化有归纳法,可没有推演法。采取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是受《易经》的影响。如果归纳一下今天近代科学的思维方法,发现其中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归纳法,一条路是推演法。近代科学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而发展的。比如Maxwell方程,就是运用了两者结合的方法,今天发电机、电话、无线电、电视网络通信激光等等都改变了人类的历史,而所有的这许多都基于Maxwell方程式。
著名的易学专家山东大学哲学系刘大钧教授认为,杨先生的演讲“有很多常识性错误”。比如,杨先生说周易只有归纳,而没有推演。可是众所周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书,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举一反三,怎么能说没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本“普世之书”。从这个角度,也是一种广义的“推演”。
另外,杨先生说易经没有演绎法,所以导致科学裹足不前。但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古希腊时期就有一大堆演绎法,比如演绎逻辑和形式逻辑,但是为什么也没有产生牛顿呢?他并不否认中国近代科学精神的缺失,但是把原因归结于易经,“显然有失公允”,容易误导对于古代哲学的认知。他认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已经有很长历史,认为天与人是同一性的,人首先是个自然物。而西方哲学的观点,讲究主客观,西方传统,近代科学,讲究人和自然是对抗的,这涉及东西方思维的差别。况且,“只有思维方式还不够,关键是社会条件”。
另一位周易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萧汉明教授介绍说,十六世纪以前,中国在技术与科学方面的发展一直远较欧洲卓有成效,然而近代科学为什么首先出现在伽利略时代的西方,而不是在中国?这其实就是著名的“李约瑟难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对这个问题萌生过浓厚的兴趣。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之一,是古代自然界阴阳两种物质对立和互相消长的理论根据,也是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哲学概念的依据。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唯物哲学朴素的辩证思想,有先天阴阳五行和后天阴阳五行之分,它认为宇宙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条件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属性。周代《尚书?洪范》把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描述了这五种物质的有关性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樯,这五种特性互相滋生,互相制约,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中国古代哲学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国的天文学、气象学、中医学、数学、化学、音乐、武术,都是在阴阳学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认为,宇宙间的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基本物质生成,又要理解成五种功能和作用。 战国中期齐国人邹衍创立了“五行相胜(克)说”,用阴阳消长之道说明五行的相生相克。西汉董仲舒将儒家的仁义、伦理因数与五行结合,提出了天人感应的神学系统。西汉时期的京房提出“八卦五行说”,将八卦分别与五行相配,并以五行配四时、配十二个月。
课程时间:11月18-20日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