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国学”正热,各种培训、文化课程层出不穷。但是,华夏文化浩如烟海,千百年下来,历史变迁,文化兴替,当今留给我们的文化典籍亦不完整,而在此之中既具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当如何去鉴别和取舍?面对皓首穷经的国学典籍与智慧宝库,我们又应该从何处入手国学学习,国学学习的思路和地图应该是怎么样的?

其实在以上问题上,古人已经留给了我们完整的答案。中国古人把所有的华夏文化分为“经、史、子、集”四个部分。这既是对整个华夏文化系统的归类,也是我们古、今所有人了解华夏文化、学习华夏文化应当遵循的一个次序和学习步骤。


经(规律)

经是规律(道)。是古人对我们整个世界现象背后所蕴藏的看不见的“秩序”的一种描述。代表了整个华夏国学背后的世界观和哲学体系。它的主要代表就是以“儒、释、道”为文化核心的各类经典。其三家经典,都是古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描述我们这个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乃至人生意义的一种规律性的总结与描述。古人认为所有华夏文化的学习应该先从“经”开始,站在不变的规律(道)的高度来看现象(术)。


史(古代案例MBA教学)

是在“经”的基础上,基于“历史案例”的古代MBA案例教学。现代很多人学历史,都是着重在文字上,故事上,或者历史人物勾心斗角的权谋上。这不能说不对,但肯定不是古人学史的重点。古人之所以学习历史,更多的是站在“经”的角度来看历史事件,当我们把时间拉长,目光放远,熟读历史的人往往会发现无论时代变迁,朝代更替,技术革新乃至今日社会,历史都在一再地重演。因为千百年来,自然的规律没有改变,人性的规律没有改变。所以读史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历史中印证“经”的正确性,同时,通过历史的案例教学,让我们学会如何把所学的“经”灵活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子(应用与执行)

指的是“诸子百家”的各类学说。更偏向于应用与执行层面。之所以要在学习“经”和“史”的基础上再学习各类诸如“兵法”、“权谋”、“医药”、“文化技术”等层面的知识,是因为古人认为,对于一个“人才”的教育首先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洞悉万物规律的能力,才能以“道”御“术”,而不被“术”所累。否则的话,要么就是学法不得要领,事倍而功半;要么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害人害己。


集(诗词歌赋)

代表的是各类诗词歌赋、文艺类的古代文集。其更注重完善和丰富个人的艺术涵养,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与品位的人。我们了解到的很多古代文人都是相当“全才”的,“文”能出官拜相,治理国家;“武”能统兵打仗,排兵布阵;同时又是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名家。

总结:

华夏国学研究院观点:

1.经史两类典籍,都需要学习,不可偏废。

2.不学经,将无从了解天地运行的规律,失去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3.不学史,则见闻不广,对经的理解不深入,容易死板僵化,缺乏灵活。

4.学习的顺序,又应该“先经后史”,即先理论,再案例;先原则,再灵活。

华夏国学研究院希望 给到所有同学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适用于现代商业社会的“儒释道”学习理念和课程体系。在融会贯通的目的下学“经”,在明“经”的前提下“读史”。同时在未来时机成熟时再陆续加入关于“子”和“集”等领域的学习。让同学们循序渐进,逐步领略和体会国学智慧的风采和益处。

于此我们开展了华夏国学大讲堂,在1120-22日特别邀请清华大学崔国文教授为大家开讲!

华夏国学研究院近期课程安排



华夏国学2015年易经研修班

主讲老师:清华大学教授 崔国文教授

近期课程:

11月20日-22日,八字命理

上课地点:北京

联系老师:马老师

联系电话:010-62556579 手机:18101287211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宾馆3202室 


汇聚四海君子!

品论华夏国学

感悟天地人和!

欢迎加入华夏国学会大家庭!

华夏国学会会员招募,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