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
【原文】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zōu)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译文】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向来与留侯张良友善。当时张良正跟随着沛公刘邦,于是项伯连夜骑马赶到沛公军中,私下里见到张良,把第二天一早项羽便要来攻灭沛公的消息告诉了他,想叫着张良逃走,说:“不要跟着刘邦一起死。”张良说:“我替韩王送沛公,现在他有难,我却逃跑,不义,不可不把这消息告诉他。”张良于是进入沛公的营帐,把这消息告诉他。沛公听了大惊失色,连忙问道:“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您出的那个主意?”沛公回答说:“有一个小子告诉我说:‘把守函谷关,不要让其他诸侯进来,便可以在秦地称王。’我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您预料您的士卒能够抵挡得住项王吗?”沛公沉默了一阵,说:“本来就比不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张良说:“请去告诉项伯,就说您不敢背叛项王。”沛公问道:“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呢?”张良回答:“秦朝时我俩是朋友,他杀了人,我救了他。现在情况危急,幸而他来告知我。”沛公问:“他与你谁大呢?”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便说:“你替我把他叫进来,我得以对待兄长的礼仪待他。”于是张良走出营帐,邀请项伯进去。
【点评】
刘邦作为一军统帅,连问“为之奈何”,能虚心向人请教;他能说出“固不如也”的话,敢于承认自己比不上竞争对手;他主动兄事项伯,这是能屈能伸的表现。这些都是刘邦能得人的很重要原因。
至于有人说把守函谷关便可以在秦地称王,刘邦就采纳了,这是利令智昏,说明他的谋略确实不高。(项羽攻破秦军后,威势极盛,率四十万军浩浩荡荡西来,刘邦你如何守得住函谷关?)了解自己的才能有限,因此能倚重任用有才能的人,这便是刘邦的成功之处。诚如荀子所言:“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匹夫者,以自能为能者也。”大意是领导以善于用人为优;普通人以自身才能强为优。
相比于项羽,刘邦心思缜密很多。当张良建议他去见项伯,他立刻问道:“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呢?”待张良说明原委,他仍不放心。所以即便此时他有求于项伯,说要兄事项伯,却要张良把项伯叫进自己的营帐,由此可见刘邦也是个胆大心细之人。
【补充说明】
鲰(zōu),原意指小鱼,鲰生是古代用以骂人的话,意谓短小愚陋的人。
张良说自己“为韩王送沛公”,这里稍作解释。张良先世为韩国人,祖父、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项梁立楚怀王后,张良说服项梁立韩王室的后裔韩成为韩王,自己则辅佐韩成去攻占原来韩国的地盘。他们时而收复数城,时而被秦军夺回,一直没能打开大局面。后来刘邦引兵西入攻秦,到达韩地,见到韩成与张良,他请韩成留守韩地,让张良跟随自己入秦。这就是张良说自己“为韩王送沛公”的缘由。
华夏国学研究院近期课程安排
主讲老师:清华大学教授 崔国文教授
近期课程:
上课地点:北京
联系老师:马老师
联系电话:010-62556579 手机:18101287211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宾馆3202室
汇聚四海君子!
品论华夏国学!
感悟天地人和!
欢迎加入华夏国学会大家庭!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