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起社会事件上,国人容易感动,却也容易激动,这本质是否是内心的幸福感不够所导致?人人都在谈论幸福,然而“幸福”对于人们到底有多重要,欧洲东方商学院名誉院长这次在法国做了一次短暂精彩的演讲解答。
这也是欧洲理事会Amicale中心历史上第一次邀请华人来宣讲中华文化。演讲题目是《幸福的秘诀——中华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启发》。演讲者是这位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继承者、力行者、弘扬者郑赋教授。
或许你不知道,据说联合国曾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各国共同遵守的普世箴言。而这句原本出自中国的话,真正要做到,却不容易。中国古人认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从看似最基础的“孝道”开始。
“孝”真的这么重要?对当下年轻人,甚至年轻人的父辈来说,“孝”以及“孝”的言行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流逝。虽然中国人骨子里千百年都重视家庭和睦,但近年因“孝”的言行而被关注与传播的正面新闻几乎寥寥可数。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式成功”、“心灵鸡汤”等流行词汇。人们羡慕“富二代”甚至三代们的先天优渥条件,多于努力奋斗的“白手起家”、代与代之间的“家族精神传承”。
然而流行并没有开启人们感觉“幸福”的密码,解决问题本身。原因在哪里,郑教授在演讲中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
每个人都想获得幸福,但是幸与不幸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原因。有句古话曾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郑教授也讲到,“元宰必读的《太上感应篇》里便揭示了人幸与不幸的原因。”
这幸与不幸便是宇宙的规律,但究竟什么是宇宙规律?
“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其实都是我们的幻觉”,现代的量子物理学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我们的规律来自哪里?郑教授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命运和规律其实可以自己掌握,只要明白一个“道”。
这里的“道”,其实就是要尽量削弱私心、为他人着想。而对父母行孝,就是为他人着想的开始。
很简单,懂得孝道的人,会懂得为他人着想,会感恩,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推而广之,家庭之间和谐,团队之间和谐,国家之间和谐,可以“以顺天下”,达到世界和平。
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并不是一句历史口号,这是几千年的实践经验之谈。我们也看到许多因“不孝”酿成的历史矛盾与悲剧。
世界之所以不和平,是因为人有自私,由自私再引发矛盾,矛盾升级为冲突。孝道意识的培养,虽然看起来传统保守,但确实是教我们练习处处为他人着想的思维。而这种思维可以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孝,讲的也是沟通问题的思维方式。
反过来说,网络事件的指责者,如果能理解“你表达生活的方式”和“我表达生活的方式”本身就是不同的,在评论之前,先看看我们自身是否已经在“已所不欲却施于人”。那么就会明白,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只是个人意愿,不论对错,首要都应该尊重。“先修己,再看人”。意识到这一点,就不会时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借“道德绑架”的姿态,让人屈就。
这场结合中国文化,关于幸福的演讲,让Amicale中心副主席安妮.咖瑞尔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叹。
她说:“特别荣幸能够首次邀请到这样一位智慧的中华文化大师做了这样高水平的演讲,虽然我无法捕捉到每个与会者的内心,但是,从演讲现场能够感受到这种指导人们获得幸福的智慧一定会给每一位与会者强烈的震撼和启发,而这正是每个人都需要,而且是必需的。”
另一位欧洲理事会的工作人员则表示:“演讲太好了!告诉了欧洲人什么是生活真正的意义。”。他谈到欧洲人对于很多事物都是向外找原因,而演讲则从另外一个角度阐述问题,他开始明白向内反省的重要性。这种理念,也是中欧之间对于很多问题看法的实质性差异。
我们求同存异,有更多的容许度,更多互相理解的世界,才会有更多和谐统一的可能性。每个人的目标可能都是通往幸福的终点,但是每个人抵达幸福终点的路径从来都不是一样的。
这也正是郑赋教授提到的“通过向内反省,投射出我们想要看到的世界”的观点。如果出了问题,每个人本能地向外讨伐,那么就会变成类似范玮琪式的集体讨伐。
范玮琪此次成为集体讨伐的意外目标,然而指责之后,真正的问题依然没有人买单。这样的“不幸”,会藏在每一次类似的事件里,一次次地爆发,循环在“不幸”的境遇里。
孝道的核心就是为他人着想,延伸来讲,就是要在为人处事時,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进一步,就是多反省自己,而减少指责他人。
用现代语言来说: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但如果用这样的标准去要求别人,甚至拉帮结派集体问责,那或许又将是一场新的灾难。
而我们每个人,一旦开启源源不断的内省之路,才有了自由、时间和力量,把自己拉回幸福的轨道上。
华夏国学研究院近期课程安排
主讲老师:清华大学教授 崔国文教授
近期课程:
1、9月18日-20日,易经与华夏国学五千年(2015秋季班)
上课地点:北京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