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关注我们,请点击标题下面的“易经大讲堂”


2014年8月7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立秋。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分别代表四季的开始。四季对应四方,分别为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早在周代,逢立秋那天,周天子便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宋时更为有趣,据《梦梁录》所载,“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

从年历看,我们仍处于夏季最热的“中伏”。伏乃“潜伏”之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照我们的五行学说,冬水,春木,夏火,秋金。火畏金,十天干中的“庚、辛”则代表金,故而“庚日必伏”。按照老祖宗“仰观天象,俯察地理”定下的规矩,初伏是从夏至这天向下推到“第三个庚日”开始,“末伏”则必须在“立秋”第一个庚日。好消息是,在《易经》六十四卦中,立秋的卦象乃是“否”。该卦上阳下阴,势均力敌。从阴阳消长来看,“否”都来了,清凉的日子还会远吗?

秋,自古是一个代表着“肃杀”的季节。历书上说:“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古人做任何事情,都会顺应时气,比如打猎,便是安排在秋天。酷爱狩猎的满族马上得中原后,曾把一年一度的“木兰秋狝”定为代代相守的“祖制”。木兰在满语中的意思是“哨鹿”,后引申为“猎场”之意。康熙乾隆时期,清军将士每年秋季日夜兼程向河北承德的木兰围场进发。围而不合,或从四面包围,将野兽向皇帝临时行营“看城”驱赶,待包围圈合拢后,皇帝便入围射杀,各路将士随之扬弓搭箭。众人皆知,当今是个“涸泽而渔”的时代,比如舟山特产野生大黄鱼,就曾在当地政府和他省的产量大赛中,连鱼苗都被打尽,以至于绝了产。而在古时,狩猎则绝不会安排在春生之季;围猎的时候,也会刻意留一个缺口,如有野兽从这里跑出去,则不会再度猎杀,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

对很多人而言,看到立秋,恐怕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贴秋膘”。伏天人们胃口差,清瘦自然需要补,于是立秋这天便讲究吃些味厚的美食佳肴,“以肉贴膘”。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还记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而《武林旧事》则记录在立秋这天,取7到14粒赤小豆,以井水吞服,服的时候还要面朝西站着,据说这样就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阴阳五行说中,甲乙寅卯东方木,丙丁巳午南方火,庚辛申酉西方金,壬癸亥子北方水,戊己中央土,辰戌丑未四库土。东曰青龙,西曰白虎,南曰朱雀,北曰玄武。秋属西方庚辛金,是为白虎,秋老虎之说盖起源于此。民间所言的秋老虎指的是秋后气温的变化,称秋热是秋老虎,与五行讲的西方为白虎实在是:“此虎非彼虎。”


------------------------

-------------------------


欢迎添加微信

1、【如意石】易经微信服务号

微信号:ruyishiyijing


2、【易经大讲堂】易经微信订阅号

快速关注,请点击标题下面的“易经大讲堂”

微信号:yijingdajiang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