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以上音频,聆听杨公《撼龙经》)


民间对“杨公三宝”的传说,几乎是家喻户晓。

传说杨救贫先生有三件宝物,第一件是他从皇宫里盗出的“无字天书”(一说是九天玄女授给他的无字天书);第二是白鹤仙师点化他后送给他的“赶山鞭”;第三是铁灯盏。因为天书无字,必须铁灯盏点燃后,才得以显字阅读。杨救贫凭着他的三件宝贝,走遍中华大地,寻龙捉脉,移山填海,为万民造福。

杨公三宝实际上是三僚风水师历代相传的三部风水秘籍,被没有文化的百姓讹传成了三件神通广大仙家宝物。这三本书就是《天秘诀》、《撼龙经》、《一盏灯》。这三本书并不都是杨公所著,《天秘诀》是唐代风水大师丘延翰的著作。丘延翰是唐朝山西闻喜人,闻喜县裴家,出过59个宰相。


唐明皇时,有一次,司天监监正杨救贫奏本,说望气师发现河东闻喜郁郁有天子气。唐明皇闻言大惊,遣杨救贫亲往闻喜勘察,发现此处龙气很旺的新墓穴。杨救贫一面派遣兵丁挖断龙脉,一面密访插穴之人。得知当地有个地师叫丘延翰,在游泰山时,从石室中得到神人传授《海角经》,遂掌握了风水奇术,依法选择,无不应验。后依乡邻之约,卜葬天子地,不料惊动了朝廷。杨救贫将其捕获,押往长安,奏明唐明皇,下诏将丘延翰免罪,关押到司天监著书,令其尽吐平生所学。后丘延翰果然撰《天机赋》、《玉涵经》二书。唐明皇得书后恐其流散民间,将其封入琼林御库。乾符七年(880),黄巢兵进长安,僖宗李儇匆匆逃往四川成都避难,杨救贫趁乱进入琼林御库,私拿丘延翰所著的两本书,离开了长安,云游天下。杨公将这两本书改为《天秘诀》,传给了三僚曾公和廖公,以及曾文辿曾公的女婿赖布衣赖公。三僚曾廖及赣南赖公传人均把这两本书列为家传宝鉴,因为书名第一字为“天”,故被人称为“天书”,百姓讹传为“无字天书”。

撼龙经 因“”撼”与“赶”字谐音,误传为“赶龙鞭”并不奇怪,这是杨救贫在考察完中华龙脉走向后,在三僚完成的一部重要风水力作,对中国风水龙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僚 曾廖二姓,也是历代列为家传。民间传说的铁灯盏,实际是廖瑀学习杨公风水术过程中的课堂笔记,原名为《杨廖问答》,因开篇第一句话是“一盏灯仰观天文”,便用篇首语作书名,得名《一盏灯》。民间传说中,把它夸张成了“铁灯盏传闻只有点起了铁灯盏,才能读出“无字天书”。


三僚廖氏开基祖廖瑀,号“金精山人”,人称廖金精,在三僚继承杨公奇术。相传他定居三僚后,先后应邀外出替人相地74处,皆应验如神,其中最出名的是乐平许学士家的坟地。宋神宗熙宁三年庚戌(1070),乐平许学士家择地建坟,廖金精替他卜选了乐平城郊江家桥畔一个穴位。这个穴是茅山的余脉,形肖太师椅,廖金精形为“将军座”,座乙山辛向。点穴后主许氏二百年间登科及第,文经武纬,家道兴旺。廖金给许学士留下一个记说:

万槲千仓山势雄,

前朝后护其龙穴;

后庄田百顷,

何劳谷将起高峰,

正龙华盖起重重,

杀曜文星两势雄;

武略文经从此出,

紫袍牙笏掌边戍。

大扩冈上乱纷纷,

狗赶羊来失却踪;

小陡头水流来急,

儿孙兴旺定光宗,

军山面前来朝拜,

虔州钟鼓响咚咚;

他日贤郎来任彼,

方知妙术有神功。

廖金精给许学士解释说:“许家的后人将来会到我的家乡虔州做太守,那个时候你们就能领略风水妙术的灵验。”许学士称谢说:“将来果真应验,我们许氏后人一定要到尊府来感谢。”60年后,许氏后人许中果然出任虔州(今赣州)守。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月,乐平许中到任虔州太宁后,亲至三僚廖金精家里致谢。因为廖金精已去世多年,故许太守为廖金精扫墓致祭。许中祭文至今仍存。

文曰:“维,宋建炎三年岁次,已酉十月丙子朔越二十日末,朝请大夫直徽猷阁知桂州并管内劝农公事充广南西路兵马都铃辖兼本路安抚使主管经略司公事赐紫金鱼袋许中。谨托武功郎谢永锡,以清酌庶肴之奠,致祭于故金精山人伯玉廖公之墓惟翁深穷青囊之说,淹赅阴阳地理之书。让我外氏为虔州丧亲罢官,因台与相故番易之山川坟墓,过目则索隐而尽得 ,世俗之吉凶祸福,发占指期而不诬,时我大人衔哀倚庐,匍匐有请,肯颜蓬居,卜大父之宅兆期来裔之丰腴,谓言无爽,举酒酌予。始将五纪,应验咸如先训在耳,其能舍诸,剖符来虔,及其星阁,相望邱陇,金精故庐,易守八桂合命登途,今欲瞻拜,简书有拘。外孙谢俟,世资范模,官位通显,幅金纡紫,翁死布衣,亦命矣。大论陈薄奠,有酒嘉蔬,侑以鄙文,往吊茺隅,尚飨!

太守应六十年前的钳记之约,亲赴三僚登门致谢,并托武功郎谢永锡至廖金精墓前致祭,三僚堪舆声名大震,于是远近前来三僚学艺和延请明师的人摩肩接踵。

七廖下潮汕记:

潮洲、汕头自古以来是广东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宋、元、明、清期间,三僚廖姓风水师被潮汕人邀请去相地者数以百计。其中宋代的廖月山、廖子安(别名廖安士),元朝的廖国玉,明代的廖炳章、廖胜概,清朝的廖炳和廖仁等七人最为著名,他们在潮州汕头一带点穴卜地的故事,在当地口耳相传,素有“七廖下潮汕”的美誉。莲花山相传是一郡之文峰,来龙发自赣闽两省,去脉循夹峰山南下,从东北至西北以大月山、大尖山为枕,从东南至西南,山阳濒海。韩江绕明堂;前有南峙山为案,左右军旗山、会旗山,狮象西山拱卫,气势雄伟,主峰酷似出水芙蓉而得名,古今被人誉为郡之“风水宝地”。古代潮汕的官宦人家,工商巨贾,乃至平民百姓,都不惜重金聘请堪舆名师,为其择卜一块“宝穴好地”,在莲花山脉营造了很多有名的古墓、古祠、古塔、古书院等,如:“双鲤鱼、倒插金钗、鲤鱼腾流、乌鸦落洋、童子拜观音、猛虎跳墙、倒戴乌纱帽、黄蜂采花、双叠蝴蝶、独眼蛇、狮咬狗、双风衔书、美女献花、蟠龙吐珠、金交椅”等,至今仍保存完好。


莲花山的宋墓“蟠龙吐珠形”(俗称“摆盘猪头”),位于莲花山灯芯池,是潮汕黄氏江夏始祖墓据澄海县志载,为澄海宋朝外莆都太子墓。这座宋墓独占一山,此峰是莲花山之余脉向西延展曲伸,至此迂回,仿佛一龙蟠转仰首。此墓由堪舆明师廖金精后裔廖子安择地点穴,形肖龙口吐珠。黄氏在潮汕发达700多年,成为潮汕望族。

莲花山的“金交椅”形(亦称“孩儿坐轿”),即宋朝“张夔墓”,位于莲花山下河地界(古称张界山)。这里山岭逶迤,形成左右两峰朝拱,中凹 ,山腰缓坡,坟葬中间凹处,形肖似一孩童坐在椅上,因此而得名。此墓系三僚明师廖月山相择卜穴并留地钳诗句:“形如金童坐轿形,穴在肚兜脐卜穴,前有一山横竹案,儿孙富贵踏御街”。“金交椅”为当人俗称,是一座最有宋代特色的古墓。墓场概用石砌的“宫山式”高案座(高坟床),坟床以三回一盖四石砌成,碑中间以宫门扉状:32枚泡钉镶嵌(上排八枚,下排6枚,左右排各5枚,里排8枚),西侧护碑上篆花云锦,碑顶加亭头;双摆手,短照壁,四分柱、三进阶,一色花岗岩石刻组成,显得堂皇庄严。门扉式正碑文写:“宋赐进士墓(中)知新州子张先生夔(右)诰赐贞堂夫人杨氏(左)。另,在隆城(今澄海)还建有张夔祠,祠大门两侧对联云:莲岳高环花吐秀、韩江满伫水含晖。


饶平县镇风塔是三僚廖国玉明师亲点穴地,该塔位于拓林镇东北郊3华里的风吹岭西麓,现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古塔。元至正十三年(1353)二月,廖国玉在莲花山给一郑姓点一倒戴乌纱帽穴地后,寻龙到饶平的拓林,见其村镇濒临滨海,村民屡受风潮之害,常年风声嘶飒,便与当地东君议请卜地建石塔,以镇风煞之意。塔高22米,塔基围16米,七层八面,塔基层冈屏上绘着花卉鸟兽、人物故事图案,塔身各层用板铺盖,留空洞出入;内壁设螺旋形石阶,拾级可登上方;塔廊装有石栏杆。此塔是潮汕地区保护完整的古代石塔。而廖国玉在潮阳、惠来、惠东、河源给人觅地点穴,见河源的上莞山水秀丽,便自卜一地营居,后成为河源廖姓始祖。

莲花山脉的桑浦山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古墓甚多,较著名的一座坟穴在汕头市林科所后面东山湖的状元浦,为潮汕第一位状元林大钦父亲的状元墓。据《韩江见闻录》载云:林大钦父亲当年请江西赣州三僚明师廖炳章,在桑浦山点一“双凤衔书形”吉穴,乾山巽向墓,亭高约3米,亭内藻井刻有太极八卦,墓前有石马,石羊各一对。嘉靖九年(1530)林大钦葬其父后第二年即明嘉靖十年(1531),21岁的林大钦考中举人。第二年上京赴试,中第12名进士,殿试被皇帝钦点头名状元。廖炳章名震潮汕,延请卜地点穴者络绎不绝。


当朝进士翁万达闻听后,也礼请炳章为其父相一穴吉地,在揭阳市地都镇铁场地界属莲花山余脉枝龙。墓地宽15市亩,墓道长有1.5里,有牌楼5座,其中御葬坊三重三开,其规模和气势为当今潮汕现存古墓之最。翁万达在其父翁梅斋墓葬后第12年官至兵部尚书。其后,嘉靖九年(1540)廖炳章又被潮阳峡山一周姓巨贾,延请相度祖坟,点一“将军拔剑”形,并做地钳记曰:将军拔剑问同形,主出文士掌兵权,号令万兵镇西南,文兼武职受封侯。葬后第5年,周光镝出生,少承家学,又拜江西名儒吕巾为师,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隆庆5年(1571)中进士,授宁波府推官,后任南京户部主事,吏部郎中、顺庆府知府。万历十四年(1586),周光镝任征南监军,旋补任四川右参政,并出任按察使,平定陕西,进驻贺兰,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后任大理寺卿告老返乡,在其峡山祖墓房筑明农草堂,著书传世。


曾奉诏扦造献陵的钦天监博士廖胜概,明天启二年(1622),被揭阳知县曾应瑞邀请到广东揭阳相地建进贤门楼,翌年6月竣工。揭阳原有东西南北4门,增进贤门为5门。门直通县城学宫,取增进贤土之意,故称。城楼有两层:上层为疏璃飞檐攒夹顶楼,四面配飘以窗牖画栏;下层为瓮城,建筑富丽堂皇,居揭阳县城5门之冠。古时进贤的城楼为全城击析施更场所,今列为市级文物保护。潮安三元塔,八面七层的砖石塔,传闻亦为赣州明师廖胜概相度点穴。位于江东镇井尾村鲤鱼山上,隔着韩江与猫头山对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竣工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塔面对联:“霞标插汉三千界,砥柱当潮九万程”。第五层刻有当朝户部侍郎林熙春撰写的塔铭志曰:“风城之东,吉水一泓,两山对峙,万泓朝宗,左昴右逊,华表偏隆。时维万历,群议攸同,己已建塔,丁未竣工。负巽抱乾,一柱凌空,路从内转,不觉庙崇,蟠窥星汉.檐散氛风,天地为小,云阶可通。影摇全刹,砥柱潮中,清轮永固,熙气新钟,元魁辈出,国泰民安。


揭阳郭姓祖坟,癸山丁向,为“蜈蚣吐珠”形,阳脉从左边田水发出,亦传为廖胜概相度点穴,地钳记曰:二纪(一纪为12年)后当出进士尚书。果证于万历三十五年(1607)生郭之奇,又名郭仲常,字菽子,号正夫。明崇祯元年(1628),郭元奇中进士,选庶吉土,五年任礼部文客司主事,提督四译馆,转员外郎,九年典试河南后转郎中。十七年崇祯帝自缢于景山。他随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历皇帝转战南北,顺治九年(1652)授封为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和兵部尚书,后晋升为文渊阁学士加太子大保,康熙元年(162)被清廷所害。


廖炳,又叫廖炳子,字畅率,号亚炳,人称廖炳公,清乾隆乡间兴国衣锦乡社会隐贤,家学渊博,通五术,尤精杨公堪舆之术,世称廖炳明师。潮汕谢氏始祖原在江西弋阳,于明未南迁潮安。清乾隆年间谢民始祖派人请得廖炳明师,于莲花山余脉的鸡笼山(又名金钟山),点一穴子山午向迁葬祖坟,后又在澄海外砂的中莲村相一吉地穴形肖蜘蛛结网。建谢氏宗祠,丙山壬向兼午子分金,气势雄伟,端正秀丽,传有作地钳记:蜘蛛结网网中求,四畔无止要水朝,簇簇田堪来拱抱,家开财库旺田牛,并地不忘祖亲乡。今祠于1993年重修,为三厢一罩墙式。谢氏现有人丁20万户以上,在海外特别在南亚泰国丁财兴旺。据传廖炳公曾在康熙五十八年(1718)到潮安的中外莆都,郑姓东主在莲花山点猛虎跳墙穴作坟,其后裔郑镛于雍正元年(1723)年间出海南度暹罗居大城,娶暹罗女为妻,雍正十二年(734)生一子名为郑信,不久死,郑信为财政大臣收为养子,接受贵族子弟的传统教育,学成从政,官居甘碧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他为披耶达信。据《清实录》云:乾隆二十八年(1763)缅甸军入侵暹罗国,郑信率军抵抗,翌年4月大城王朝亡,郑信以东南沿海为基地,组织军民抗击入侵缅军,当年收复大城,取得独立战争胜利,12月28日郑信被拥立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郑为达信大帝,乾隆三十五年(1770)统一了暹罗国。现在潮汕澄海的上华镇华富村的乌鸦落泽地建有郑信衣冠冢。


廖仁,字德元,三僚堪舆明师。清乾隆年间,在潮汕东北部的金砂村,为李氏于莲花山相度一双叠蝴蝶形吉穴,葬后留钳记曰:一纪后将出进士第。果于乾隆元年(1736)李氏第11代李永锡得中进士,任福建将乐县令。乾隆二年(173)廖仁受汕头鸥门翰林院辛昌五之请,卜地于龙湖下蓬鸥上村建腾辉塔,属贝灰砂混合夯筑的风水宝塔,平面六角形共七层,高20.3米,底层外围14.76米,塔内空心,塔刹为5层六角形小塔,是较少见的塔上加塔建筑形式。塔门两边刻有对联:七层耸壮之观云蒸霞蔚,五岭盛衣冠之气风翥鸾翩。

史载广东潮汕在唐代及唐以前登进士仅四人,清代突然文风大盛,人才辈出,形成了现今称赞的独具特色的潮汕大文化,海内外处处皆可见到潮汕人和他们的业绩,这其中实含三僚“七廖下潮汕”风水实践的结果。

图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若侵权,告知我们删除。





本师介绍

野生黄荆子枕头有需要的请点击下面语音了解



其他风水书籍,也可来加微信咨询帮您寻找。双击放大看更清楚:


本院部分吉祥物品(更多各式吉祥物,请加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