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造成武汉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我们来了解防治的必备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在哪儿?



目前病毒来源尚不明确。


但因为大部分患者都是海鲜市场经营人员。所以可能与华南海鲜城——大型海鲜和活体动物销售市场有关联。


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足球场。这里共有1000多家商铺。大多商家卖海鲜,牛羊肉,也有卖野味的。野鸡、蛇、虎斑蛙都能买到。


之前两次大型冠状病毒流感都是在动物中传播流行。SARS是果子狸传播给人类,而MERS是从单峰骆驼传播到沙特阿拉伯人。


但这次,相关专家追查动物源后,在动物样本中没检出病毒,尚未锁定病毒源头。


感染症状



早期,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困难。目前肺炎潜伏期最长为12天。


有位49岁的女性,是华南海鲜市场商户。刚开始总发烧,体温在37到38℃,时不时胸闷,咳嗽有痰。4天后,不发烧了,但是仍然咳嗽乏力。最后去三级医院检查,确诊是不明原因肺炎。


(信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感染肺炎疾病特点和诊疗》)



新型冠状病毒与2003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同属一个家族的冠状病毒,但属于不同的亚群分支。巧合的是,其发生时间也都在冬末春初,也都给春运带来了一定的考验。


下面,小编带您回顾下十七年前的那场“非典”,并结合中医科普,期待能对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有所帮助。


日常如何防?



除戴口罩、洗手等,还要养“正气”。


很多人对SARS并不陌生,但是十七年前,SARS病毒和当下的新型冠状病毒一样,是一种新型的、从未见过的病毒。


“非典”在2002年冬天悄然出现,在2003年春天爆发,传染性强、传播快、死亡率高。随着感染者的流动,它蔓延到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在发现“真凶”的过程中,果子狸一度成为首要“疑凶”。


研究者确认,果子狸的确是将SARS病毒传播给人类的直接源头。但是,直接源头并不等于根本源头,果子狸只是“中间宿主”。直到2013年,央视发布新闻称:SARS病毒的天然宿主不是当初以为的果子狸,而是一种名叫“中华菊头蝠”的动物。


人类花了十年,才真正确认了SARS的自然宿主。


据央视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提出,从流行病学调查的话,新型冠状病毒或是野生动物传染给了人类,像竹鼠、獾等,但并不能确定具体是哪一种。


无论是SARS,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均以“瘟疫”命名之。说到瘟疫,就不能不提明代医家吴有性。


吴有性,字又可,江苏吴县人。他是一位民间医生,生活于明末战乱大疫之年,在继承前人温病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卓见,于崇祯十五年(公元1624年)撰成《瘟疫论》,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发展和系统化奠定了基础。吴有性在《瘟疫论》中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吴有性将瘟疫的源头归结为“戾气”。在细菌及其它致病微生物被人类发现之前约200年,他通过在疫区亲身观察和诊病施药,结合前人经验,对疫病的主要特点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述:“戾气”通过口鼻侵犯人体(突破了前人“外邪伤人皆从皮毛而入”的观点);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不同种类的“戾气”会选择性地侵犯某些生物种群或人的特定器官,造成特异性疾病;人类的疫情和禽兽的瘟疫,致病各有特异,“然牛病而羊不病,鸡病而鸭不病,人病而禽兽不病”。他还认为:疫病侵袭人体,与正气胜衰、病邪毒力强弱有关。


谈到新型冠状病毒,有的人会恐慌,或因此失眠,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情绪的不稳定因素增加,反不利于养“正气”,不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还应该注意别太劳累,不要熬夜,适当运动,保持好的饮食习惯,节欲养生,增强自身免疫力。


小贴士: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减少与病原接触。要勤洗手,在打喷嚏或者咳嗽时,应用纸巾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注意保持所处环境开窗通风,清洁。


中医如何治?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医没有细菌、病毒理论,却可以治疗传染性疾病,尤其在应对病毒性传染病时,有突出的治疗效果。因为中医走的是另一条路:传染病的发生是细菌、病毒,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的重心,在于调整和改变人体的“内环境”,使细菌和病毒失去生存的条件而“自灭”。


我国古代医家刘完素、吴瑭、叶天士等也都对中医温病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他们的诊疗方法,在今天仍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邓铁涛曾在其论文《论中医诊治非典》中说:“中医辨证论治不把着力点放在对病原体的认识上,而在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温病的发生是因气候环境、致病物质活跃、正气不足以拒邪所致。故中医的治疗不单与病毒对抗……‘非典’属中医春温病伏湿之证,病机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并易耗气挟瘀,甚则内闭喘脱为特点。中医治疗分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辨证选方用药。”


河北中医药研究院曹东义教授曾在《回顾SARS,中医药收获了什么?》一文中说:“在全国内地5326例非典型肺炎确诊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的确诊病例累积总数达3104例。每一个病例,从发病到确诊都有详细的流调资料;中医药在何时应用,效果如何都有详细的记录,是一个可信而难忘的真实历史过程。”


小编听说身边很多人,最近都在囤一些板蓝根颗粒(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振华博士说:“这种做法有点盲目。只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表现为热毒型,患者服用板蓝根或清热解毒类药物才会缓解病情;对于未感染人群来说,如果有内热体质倾向,使用板蓝根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否则会适得其反。因为板蓝根味苦、性寒,对于没有内热者,服用板蓝根反而会损伤阳气,降低机体抵抗力,或给病邪有可乘之机。”


无论是SARS,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发病都有一定的特异性,根据特异表现来总结出病的共性,针对这种共性而进行的治疗,叫做辨病施治。医者需要观察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患者有没有一个共性的中医证型表现,是集中在热毒型还是寒湿型?是肺热炽盛或是风热袭肺?是上焦实热还是湿热壅肺?抑或是其他?如果大部分患者都表现为某一种类型,可根据辨病施治的原则,制定一个通用可行的方案。


不同患者的体质不同,在辨病的基础上,还需要“病”“证”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方药的运用要灵活,治疗方案既要有普遍意义,又要凸显个体化诊疗,才能真正发挥中医药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特色与优势。


哪种口罩可以阻隔病毒?



1
医用口罩

一般分为三种:


1、普通医用口罩(不推荐使用)


优点:可阻隔或防护致病性微生物以外的颗粒或气溶胶,如花粉等。


缺点:达不到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不能有效阻挡病原体通过呼吸道入侵,也不能对颗粒及细菌病毒起防护作用。


总结:可用于普通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



2
医用外科口罩(推荐使用)

优点:与医用一次性口罩长相相似,需符合YY0469-2004《医用外科口罩技术要求》标准:


具有一定的呼吸防护性能,可以阻隔大部分细菌和部分病毒,对细菌的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缺点:阻隔病原体的功效强于普通医用口罩,但比医用防护口罩略差。


总结:可用于公共场所及人员密集的地方,以减少传染风险。

3
医用防护口罩(推荐使用)

优点:可过滤空气中的微粒,阻隔飞沫、血液、体液、分泌物微滴等,能阻止大部分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病毒感染。


总结:适用于公共场所、人员密集的地方,或医院、办公场所等封闭空间,对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防护作用。


4
N95口罩(可以使用)

优点:能有效过滤PM2.5微粒的口罩,口罩的密闭性强,可以阻隔空气中的隐形杀手——雾霾、病毒、细菌、尘螨、花粉等微小颗粒。


总结:适用于雾霾天气,或更专业的场所,但由于其密闭性较强,佩戴不好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需谨慎选择。


口罩的科学戴法



步骤一:区分正反面。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区分医用一次性口罩的正反面。


首先,确定有金属条的一侧为口罩的上部,口罩的正反两面均有三道褶皱,褶皱朝下的一面为口罩的外侧,褶皱朝上的一面则为内侧,即朝向口鼻侧。



步骤二:将橡筋绕在耳后,用食指及拇指,按压鼻梁处的金属条,使口罩上部的金属条与鼻梁处完全贴合。


按压住金属条的同时,另一只手捏住口罩的下部轻轻往下拉开风琴褶皱,使口罩下部与下巴贴合。


步骤三:下拉后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口罩边缘直至自己舒适为止,同时尽量减少口罩与面部的空隙。



步骤四:佩戴口罩过程中以及佩戴好后,尽量不要用手触摸口罩内侧和表层,触碰前后需清洗双手。


步骤五:取下口罩时,将绑带从耳后拉下即可,取下后应朝内折叠摆放或丢弃。



步骤六: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口罩内、外层的细菌总数都会增多,且滤菌率会随之降低,所以,一次性医用口罩应定期、及时更换,最佳使用时间是2小时,建议更换时间不要超过4小时。



延伸阅读:


针对病毒性肺炎,中医如何看待?从中医角度而言,又该如何预防?


为什么今年武汉会出现病毒性肺炎?




从中医来分析,病毒性肺炎属于温病范畴。


2019年底至2020年初,正逢己亥年六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相火加临寒水,导致暖冬。冬天当冷而不冷,阳气当藏而不藏,温度升高,木火升浮,阳气拔根,造成木气疏泄过度,即成温病。


对此,民国大医彭子益论述地非常清楚,他认为,“温病乃人身木火偏于疏泄,金气被冲而失收降之令,水气被泄而失封藏之能,水不藏则相火益事飞腾,金不收则风木益事泄动。上焦则津液伤而热气冲塞,下焦则相火泄而元气空虚,中焦则中气衰败,交济无能。一年的大气运动,春升夏浮,秋降冬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身春木之气,升动生发其常度,则温气病焉。此乃人身本气之病,非中今年之温,由口鼻而入;非伏去冬之寒,变为今春之温。不过虽是人身本气自病,必须感受时令偏于疏泄的大气,引动里气,然后病成耳。”


也就是说,冬天寒冷,阳气封藏,即成阳根。若冬天不冷,阳气不能封藏,阳根就会外泄而化热。若阳气外泄偏盛,在冬季即会发作为冬温;若阳气外泄不盛,冬天木气未动,尚未发生疏泄作用,但一交春令,木气疏泄,则阳根摇动,木气失根,也将会发作温病。


武汉今年冬天为暖冬,阳气封藏无力,阳根外泄。且2019年为己亥年,大运为土运不及,土本能伏火,土虚则伏火无力,火气容易外泄。且武汉在长江边上,冬天当寒而反温,则水化为湿,湿邪弥漫,其性粘腻,最伤肺阳。


一方面,冬伤于藏,导致木气过度疏泄;


另一方面,相火当令,火灼肺金,肺因此而受病。


病毒性肺炎的症状以发热、精神疲倦、咳嗽最为常见,其中所有病人均出现发热症状,与五运六气极有相关性。


从中医来分析,应该如何预防呢?



临床上我们观察到,正气健旺之人很少会得温病,为什么呢?《内经》明确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为本,邪为标。


正气健旺之人,邪气不能干扰,因此而不会生病。而体虚之人,因为中气不足,其疏泄易于偏盛,木火升浮,容易得温病。而且,临床上可见,患了温病的人,其脉象往往模糊躁急,这都是阳根不固,阴液亏伤,木火外发,金水内竭,中气不守之象。


由此说,养正才是预防温病的关键。关于养正,可参考《内经》的观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千万不可“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因为这些行为都会伤正。正气一伤,正不胜邪,则邪气易袭,温病易作。


时逢暖冬,天地之间阳气外泄,人在气交之中生活,免不了阳气升浮,阳根下拔。建议可早晚各含一粒乌梅,借乌梅之酸以收敛浮火,使勿妄泄,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温病。


我学习彭子益的思想,摸索出一个乌梅固本汤,能收敛木火,可作为暖冬时节病毒性肺炎流传期间的预防药方。其方组成:乌梅10克,黑豆、绿豆、黄豆各30克,冰糖30克,杏仁10克。水煎服,日一剂。或者多煮汤代茶饮。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一方面艾灸可以培补元气、散寒除湿、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提高身体的抵抗力。艾灸可以通过不同的穴位配伍,作用人体不同的部位。


并且人体的经脉有如河流,艾灸得法,艾的纯阳之性,可以在全身运转、吸收。“保命之法,灼艾第一”,太阳是天火,艾是地火,艾给我们生命以温暖和护佑。


另一方面,我国自古就有通过燃艾来预防“瘟疫”的习惯。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也有关于熏艾烟治疗预防疾病的记载。


现代研究也认为艾烟有抗菌、抗病毒的功效。有实验表明,单独用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提高免疫力推荐配穴 :


成人: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


老人:可以另加太溪穴


女性:可加三阴交


小朋友:大椎、身柱、关元、脚上取涌泉穴,灸几分钟即可。


血压偏高的朋友大椎要少灸,几分钟即可。


掌握好悬灸的高度,不要用太粗的艾条,2-3厘米直径即可。假设用一支2厘米直径的艾条,在距离皮肤4厘米高度的位置开始试探,也就是艾条直径2倍的高度。


在这个基础上,去寻找合适的温度。每次上下微调0.5厘米,温和灸的温度不要太高,温煦的力量更容易透达经络、甚至脏腑。


大家会比较纠结每个穴位的艾灸时间,时间根据灸感来最好。日常作为保健灸不必纠结,可以每穴灸十来分钟,注意上下配穴,每天总共1小时左右。可以灸3天,休息2天再灸。


艾灸过程中,喝水要少量频饮,不要一次喝很多。艾灸提高自身免疫力,扶正祛邪。春节在家,也正是调养身心的好时机。


芳香辟秽法




日常在家还可以燃香、佩戴香囊,通过“服气”的方法来预防传染性疾病。


疫疠之邪多与湿气有关,辛温香燥的中药材,多有芳香辟秽、健脾化湿的功效,是最常用的预防“疠气”的药物。


常用的有苍术、白术、白芷、木香、丁香等。


苍术10g;白术10g;白芷10g;


陈皮15g;藿香15g;桂枝15g;


香附10g;干姜10g;丁香10g;


石菖蒲10g;金银花10g;连翘10g


上12味药材为一付用量,就像平时煮药一样,水开后改为小火,药气熏蒸,通过水蒸气在房间发挥药效,可净化空气。比熏醋更有效果。


上方中的药物多为香药,可打成细粉,放在香炉里点燃,作为薰香使用。“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烧之可避秽气。”中医自古就有用点燃熏香净化空气、预防瘟疫的传统。


可将上方打成粗散粉放入布袋中,每20-30g装一包,做成香囊,一家男女老少均可随身佩戴,还可悬挂于家中。


不管是煮药、燃烧熏香还是佩戴,一方面可以净化空气,可起到芳香辟秽,预防疾病的作用;另一方面,药气通过口鼻吸收和透皮吸收,可以增强肺卫之气,减少致病菌通过口鼻传染的几率。


避免熬夜,睡前泡脚




睡眠是大药,睡眠充足阳气才能充足,抵抗力才足够。春节家人团聚难免熬夜,但在特殊的疫情时期还是建议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现在时值深冬,也是一年当中阳气最需要潜藏的阶段,最好能睡前泡脚。以热水激发药材药性,温暖足底,通过经络气血的流注,进而温助全身的阳气,散寒除湿,促进血脉畅通。


扶助阳气,让身体更温暖,睡眠更深沉,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护好自身和家人,安安心心过大年。

图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若侵权,告知我们删除。




本师介绍

野生黄荆子枕头有需要的请点击下面语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