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上搜索“易经”这个关键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易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群经之首,为什么会让人感觉如此可怕?除了《易经》,哲学家也是一个经常被当作“疯子”的群体,可是读过《疯癫与文明》一书的人都知道,众人口中所谓的成为“疯子”,并不是身体或心理问题,而是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已经超出了寻常大众所能理解的范围之内,但并不代表他们就是错的。

哲学家如此,学习《易经》亦是如此,《易经》中的道理,包罗万象,寓意深刻,初看《易经》,看似玄妙难懂,但其核心就在于“三原则”,理解这三个原则,便可读懂《易经》的核心智慧。


原则一

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易

《易经·系辞》中说:“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是讲的交替以至阴阳转化而成明暗的过程。


千字文开篇也提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寒来暑往,秋收冬藏。”说是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


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事万物产生的本源。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发生变化,发生了变化就会顺利发展,顺利发展下去失误才可以永久。所谓变易,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人和事,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说:“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说的也是变化具有普遍性和绝对性的道理。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能为将相的道理了。

 

那么懂得“变易”的道理有什么作用呢?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易经》讲述的原则是世界观,对应的方法论便是要用变化的眼光看问题。

落一叶而知天下秋,见其微而知其著。通过事物的初始形态,可以预见其未来发展变化的规律并加以利用,因势利导,做事自然会事半功倍。


原则二

易与天地准——不易

 

掌握“变”的前提是什么?哲学中说,运动和静止时同时存在的,掌握变,了解运动,需要先知道什么东西是不变的。这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哲学中称之为物质、本体;宗教中称之为佛陀、上帝;在道家则称之为天地。


《易经》中一共有六十四个卦象,而这六十四卦均是由“乾、坤”两卦演变而来的,乾、坤两个卦象代表的就是天地。乾,代表了天道,代表了宇宙的规律,代表了自强不息的理念;坤,代表了地道,代表了万物的收藏与蕴养,代表了包容宽厚的胸怀。“易与天地准”说的就是《易经》中所讲的道理是和天地相一致的,是不会变化的准则,如果和“天地”相违背,则是错误的。

 

那么“天地”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在现实社会中,不变的“天地”可以是法律法规,是我们必须遵守,不能违背的,一旦违背,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在为人处世中,不变的“天地”可以是道德底线,一旦低于社会的道德标准底线,则会受到社会和自身内心良心的谴责。

 

《易经》中的“不变”的另外一层意思即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发展运动变化的,这个变化的规律和状态,是永远不会变的”,正像比尔·盖茨说的那样“微软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也就像我们每个人自身一样,我们从生命体开始就在不断的变化,一时一刻都不会停止,呼吸的运动,细胞的运动,血液的运动,神经的运动,思维的运动,都不会停止,都会经历出生成长鼎盛衰老死去这样的过程,谁也没法逃脱。


原则三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简易

 

简易是学习《易经》过程中所要达到的最高的境界。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只有人类经验智慧没有认识到的事物,如果发现“尤其是不知其理”的,那只能是人类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而已。当我们的智慧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未知的事物也会变得十分平凡且非常简单。

南怀瑾《易经杂谈》


我们看京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有没有这个道理?有,有这个方法。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之后,懂了宇宙事物以后,把八卦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再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拍上去,就可以推算出发生的事情来。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予以简化,所以叫做简易。那么,《易经》首先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事物无时不变,尽管变得法则极其复杂,宇宙万事万物再错综复杂的现象,在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

 

《易经》三易,是读懂《易经》最重要的三个原则,其中包含了宇宙之间运动变化的规律,读懂《易经》,其实就是读懂这三个原则,了解宇宙万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读懂《易经》的人并不是想网上说的会疯癫那么可怕,你只是读懂了这个世界,看清了世界的奥秘而已。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观点来源于崔国文教授《易经五十讲》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