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绿色按钮播放音频

在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关注口腔卫生了。

·····························


秦汉

据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马文昭先生介绍,秦汉时期的口腔清洁,已经开始从预防、治疗、美白和保健等多个方面人手,并建立了系统的口腔理论知识,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经验。

《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少女的牙齿“如瓠犀”,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关注牙齿的美白。

尤其是在上层社会的人家,用餐时都会在桌下准备一个罐子,用来接漱口水。

漱口水包括盐水、茶水和酒水等,都是通过悉心调制而成的,对于清洁口腔有很大作用。

·····························

魏晋

除了简单的漱口之外,古人也有使用牙签的习惯,用来剔出牙缝之间的残留物。

魏晋时期的陆云就曾在写给哥哥的一封信中提到:“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

1976年,在江西南昌出土的三国时高荣墓葬品中,也见到一个龙形的金制器物,被称为“小杨枝”。

经考古学家鉴定,这就是我国古人所用牙签的前身。

这些都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牙签,人们对于清洁口腔的认识也已经加强。

 ·····························

隋唐

隋唐时期,人们开始用擦拭牙齿的方法清洁口腔。

当时的《外台秘要》一书有载:“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

意思就是说,将杨柳枝的一端泡在水里,早晨用牙齿咬开,露出里面的细软物,然后蘸取药物擦拭牙齿,以保持牙齿的洁净亮泽。

事实上,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牙刷和牙膏。

而且,当时的人们已经将刷牙作为一种日常行为。

与此同时,也有人用手指刷牙,并蘸取盐粒或一些特制药剂,佐证是敦煌的晚唐壁画“牢度叉斗圣图”。

 ·····························

宋朝时也有擦拭牙齿的记录,如当时朝廷编纂的《太平圣惠方》就有记载:“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中药名)等,每用擦牙。”

这里已经详细说明了刷牙用的药膏为姜汁和细辛。

除此之外,宋朝的口腔清洁文化较之以前还有很大突破,那就是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植毛牙刷”,就是将动物毛发植入枝条中,作为“牙刷”。

比如,时人周守忠就在他的《养生类纂》一书中提到:“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很明显,在理论上来讲,这种牙刷和今天我们使用的牙刷完全相同。

不过可惜的是,宋朝以后,古人的刷牙工具并没有继续发展,甚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倒退。

文章来源:《北大国学课》

转述: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