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郭彧

转述 / 鱼小姐

选自郭彧《答周易初学者100问》

*文章已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



问:提到《周易》,社会上很多人都说那是一本“算命”的书,您对此如何看待? 


答:


一般说《周易》的成书过程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而言,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下古而言。


上古伏羲究竟是多少年前,说法不一。


《宋史》记韩显符上其《法要》十卷,序云:

“自伏羲甲寅年至皇朝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岁积三千八百九十七年。”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庚戌是公元 1010 年,当时说伏羲是三千八百九十七年前 的“三皇之一”,距今还不到五千年。


宋司马光《稽古録》,伏羲至公元前 1046 年周朝开国,是 1753 年,距今也不足五千年


文王则是公元前 1152 年—1056 年时人,距今大概三千多年


孔子是公元前 551 年—479 年时人,距今大概二千五百多年。 


司马迁《史记》言: 

“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传说是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易传》。 





既然说“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也就大概明白《周易》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了。 


对于《周易》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孔子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大学者王国维说: 

“圣人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作此书,以为人事之准绳,占筮之用,其一端也。 ”


这两段的意思是,周易》里面有“圣人之道”四条,而“以卜筮者尚其占”也只是“圣人之道”之一条


孔子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由此可知,孔子特别强调《周易》是一本“圣人以此洗心”、“圣人极深而研几”、“易与天地准”讲解大道理的书,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这就是说,圣人与百姓对待《周易》的态度有所不同


对于君子学习《周易》,就要悟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百姓来说,《周易》的作用仅仅用于“卜筮”而已。


我们承认《周易》的确有用于“卜筮”的功能,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卜筮”仅仅是“圣人之道四焉”之一条,还有三条则是君子必须深加领悟的“圣人之道”。 


有人以秦始皇不烧《周易》和《左传》及《国语》里面有许多用《周易》卜筮的例子,来强调“易本是卜筮之书”,那只是仅仅强调了“以通神明之德”的功能,却忽视了“以类万物之情”的功能。 


古人说“不疑不卜”、“善为易者不占”、“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等等,其实就是强调了《周易》是大道之源的真谛。


《周易》历来居于群经之首。以《四库全书》为例,经部易类第一本书就是《子夏易传》。倘若《周易》仅仅是一本只能用于卜筮的书,哪里会获得如此的地位和殊荣!



 


识别二维码或者点文末“阅读原文”下载易先生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