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寒冬迈着快速的脚步,冰雪敲打着春的窗户。眺望城镇乡村,年的味道逐渐浓郁,街道市场,熙攘的人群来回穿梭,讨价还价,精心购置着年货,一袋袋一桶桶,惬意的脸上挂着微笑几多,一边买一边思索,这个爱吃粉蒸肉糕,那位爱吃麻辣鸡,这个爱吃剁椒鱼头,那位爱吃香肠红烧肉……


无论,你的年夜饭是什么,都会有家的味道。


走的再远,过年时,一定要回家吃饭。


那些在各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美味

瞬间就能撩拨起味蕾


先来感受一下满屏的佳肴吧!



腊肉

冬季,是囤肉的季节。腊肠,腊肉,是这里面很普通的一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因为过年终究还是绕不过那个“年味”。一块腊肉下肚,肉香却在嘴里能停留半天,饱含着一种暖暖的家的味道。春节的时候,全家团团圆圆的围坐在一起吃腊肉,那才是真正算过得完整。


盆菜

春节吃盆菜,这个盛行于香港围村的风俗,已经渐渐向北铺开。据传,盆菜的历史 可以追溯至南宋末年,战时的军队逃难至东莞县乌纱以及香港新界锦田一带的围村时,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款待,他们用仅存的猪肉、萝卜,加上现捕的鱼,虾造饭,但因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碗碟,只好用木面盆盛菜,于是有了今天盆菜的原型。


瓦罐汤

瓦罐煨汤又名民间瓦罐煨汤,是江西省汉族民间传统煨汤方法,以瓦罐为器,精配食物加以天然矿泉水为原料,以硬质木炭火恒温传统式六面受热,煨制达七小时以上。终于演译成倍具民间传统特色又合乎现代人口味的美食。


粉蒸肉

口感特别柔软,米粉也特别细腻,因为肉的油和米粉相互融合了。真正的南昌米粉肉要选优质五花肉,除去常见的油盐酱油和香料,在米粉中加入豆子还可以提高整道菜肴的品色和香味。此外,民间传言称吃豌豆可以消除眼疾,让眼睛在一年间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糊羹

糊羹是南昌传统的小吃,由豆干、猪血、香菇、木耳、黄花、胡萝卜、豆腐条等各种素锦都在里面,在以前,糊羹是用各种菜的边角料混合在一起,再加上红薯粉加热煮熟就可以了,到了现在人们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各种荤菜也加进去了,更加鲜美,所以基本上这道糊羹是一道大团圆的美食。


饺子

饺子是我国最传统的面食之一,历史悠久,深受大众喜爱,被北方人视为逢年过节必吃的食物之一。传闻饺子由医圣张仲景发明,本意是为了在冬天治疗耳朵的冻伤,不知不觉就形成了节日吃饺子的习俗。北方人对饺子有着特殊的感情,饺子代表着家的味道,象征着团圆美满,而包饺子的过程同样也是一家团聚的机会。当饺子演变成为一种感情寄托的时候,无论它的口感如何,制作工艺如何,它都是不可取代、独一无二的。


因此在北方,没什么节日是一顿饺子搞不定的,如果不行,那就来两顿。


年糕

年糕的历史悠久,汉朝的米糕已有“稻饼”“糕”“饵”“糍”等名称。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尤以南方流行。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有着“一年更比一年高”的寓意。据说最早年糕是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所用,后来才成为春节食品。如今,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更是一种寄予了美好希望的食物。


春卷

北方的年俗,在正月二十吃春卷,春卷就是将在春节其间吃不完剩下的菜,用面卷在一起,油煎着吃,非常可口。当地人说:“吃了春卷,就算过完了年,明天就可出门干活挣钱了。”


豆包

民俗中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谚语,所以要吃粘豆包粘住下巴,呵呵。是东北人过冬的美食,现在许多农家饭庄里粘豆包是一道非常受欢迎的主食小吃。


花糕

在鲁西一带,每年春节都有蒸花糕的习俗。这种花糕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制作者把面擀成一个个小饼,用长条形的面包起红枣,形成一个枣塔,寄托了人们希望生活蒸蒸日上的美好愿望。


馓子

古尔邦节将至,新疆哈密地区的穆斯林纷纷制作馓子,以备在节日期间款待客人、馈赠亲朋。



灶糖

各类糖果一定是年货当中必不可少的。每年的农历腊月二十三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小年,这一天的俗习是“送灶爷”,据说这一天灶王爷要上天述职,所以家家户户会敬献糖瓜(也有用芝麻糖的),为的是让灶王爷嘴甜一点,多在玉帝面前说好话,来年给家里一个更红火的光景。


想到儿女孙儿们马上要回家过年,人们忙得不亦乐乎,就是再苦再累,菜再贵再便宜,也要将年货备在家里。


冬阳挂在天头,喷洒阳光折射,风和日丽爬到阳台庭院,映衬着年味来临的温馨美景,晒着的那琳琅满目的年货,春色满园,品种繁多,那一块块油光滑闪的鸡鸭肉鱼,那一串串一节节的各类香肠,那一排是什么?呵,那是稀有的野兔野猪野鸡,还有吊着的豆腐辣椒暑条萝卜皮。摆晒得麻麻密密,整整齐齐。


这是过年的风俗,这是美好良辰,这是迎春的盛典,这是儿女深情,似父母们站在阳台院中,迎着光芒,招唤着儿女子孙回家过年……

中观国学近期课程


一、3月3日-5日江西吉安风水游学考察

   考察时间:2017年3月3—5日

   考察内容:江西吉安风水

   联系方式:毛毛老师18519198069


长按二维码添加毛毛老师微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卜算子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