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颜氏家训·教子篇》里有一句话:“教妇初来,教儿婴孩。”教导媳妇,最好在刚过门的时候;教育孩子,要抓紧孩童阶段, 教育要趁早。
父母有教育孩子的责任,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教育好,上到正确轨道,大了就可以省好多心。抓好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要点速读
在孩子小的时候抓好教育,可省去日后许多责罚。
孝是从怕中来的,光讲慈不会有孝。
该爱的时候要爱,该教的时候要教,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距离产生尊重,没有原则教育不出好孩子。
有很多受到偏宠的孩子,父母的厚待反而害了他。
只懂得用爱的家长,还不如一只母鸡。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人的智力分三六九等。最上等的人是天才,自己会学习成长,不需要太费精力去教;最下等的人智力有缺陷,再教也教不出来;只有在广大多数的普通人身上,教育才最有意义,因为可以改造人的未来。所以人必须受教育。
中国人有重视教育的传统,而且越是贵族家庭,也越是看重,因为祖宗基业的传承取决于孩子未来的素质。所以皇家在孩子未分娩之前就开始胎教,长大了要请全国最好的老师来教他。
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
等孩子多大家长就可以着手实施教育了呢?答案是在他刚刚开始认人、刚刚开始懂得人的喜怒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教育要怎么做?答案是定规矩、立规定。
规矩是根据道理来制定的。这个时候的小孩子,还不明白规矩背后的道理,心智还没达到理解的程度。这时候的家长,只需要让他们照着规矩做就行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在孩子的这个年龄段,大人要做的就是引导和树立权威。把孩子引导到规矩上来,叫做就得做,叫不做就得不做。这样等到孩子长大几岁,就可省免许多责罚。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讲究严父慈母,认为在家庭教育上父母有角色分工,父亲应当表现得严厉一点,母亲则体现出慈爱,严厉与慈爱相结合。民间常说“父慈子孝”,准确的说法应当是“父严子孝”、“母慈子孝”,这种组合才合乎管理之道。
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中国人这么重视孝。但孝从哪里来?不仅仅是发自人的自然感情,更重要的是理念教育。孝子身上很重要的一点特征是听话,肯尊重父母的意见。假如双亲都慈,没有个让孩子怕的,那说话就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容易被当成耳旁风。所以要记住一句话,孝是从怕中来的,光讲慈不会有孝。
这么说并不是抬高严,贬低慈,其实严与慈都是爱,只是方式有别。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每不能然。
现在有好多家庭不怎么讲教育,只是一味地强调爱,过于用爱来待孩子。这种情况,在老人身上体现得更明显。
爷爷奶奶“隔辈亲”,往往舍不得对孙子孙女严加管束。孩子要吃什么就赶紧掏腰包给买,要做什么就赶紧代劳,总之是从着他。
溺爱与放纵相结合,后果很严重:孩子该被告诫时施加了奖励,该被训斥时一脸笑呵呵,传递给孩子的完全是错误的信号。这样等孩子慢慢大了,他会认为道理本来就是如此,完全颠倒了对与错的认知。
教育不当,后果很严重:孩子的习性一旦养成,那时父母纵使毒打他一顿也树立不起权威。孩子有叛逆心理,而家长的愤怒只会增加彼此的怨恨,伤了亲情。从小“三观”不正的孩子,长大了到社会上去能成为合格的公民吗?堪忧。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该爱的时候要爱,该教的时候要教,该慈的时候要慈,该严的时候要严,千万别不分青红皂白。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
父子之间应该怎样相处?要讲严肃,而不可以轻忽;要有爱,但不可以简慢。狎是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简是怠慢倨傲,放肆不恭。
孔子说,小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有一种解释,说小人是指小孩子。小孩子的脾性,你亲近他,他就搂着脖子上了腰亲你,不懂得尊重;你疏远他,他就心生怨恨。这里说的是个关系怎么保持的问题。
有法师说,亲人之间在家要讲感情不要讲道理。这话很智慧,适应于什么情况呢?就是亲人之间以理相责的时候。清官难断家务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亲人之间说理只会伤感情,讲不出个是非所以然。
但是在这里,父子之间怎么处感情,怎么教育,也需要智慧,不是仅仅有爱就行了。一味亲近,不讲原则地“打成一片”,你严肃了,孩子却一脸笑嘻嘻,根本不拿你的告诫当回事,你还怎么教育?所以在古代,好多士大夫家庭“易子而教”,就是彼此换一换,让你家孩子到我这儿来念书,我的孩子则送到你那儿去念书,师生之间有距离,说话才顶用。
现在好多家庭,夫妻都是高学历,但就是教不了自己的孩子,得花钱去外面找辅导老师。为什么?孩子在家上课没那环境,老师就是爸爸妈妈,坐没坐样站没站样儿,课堂乱了套。
距离产生尊重,也产生敬畏,没有原则教育不出好孩子。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於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
要搞好家庭教育,前提是跟孩子保持距离。那些不懂教育的普通人家,不是不想让孩子听话,只是不对法儿,心太软。
刻意摆出个严肃面孔吧,看见小脸儿神情沮丧,怪不落忍的;口头教训一下吧,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一时冲动打他两下,过后看见娃儿身上的伤,又要懊悔自责好多天。
打是不对的,不可否认它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但讲起来在打之前必定已经穷尽了手段——倘若在平日里就能严肃起来,孩子拿话当话,用得着打吗?
比父母的打更厉害的,是日后的公安局。一副手铐,再顽劣的少年也得服软。这个道理,跟治病很相像。要想不开刀不手术,不打针不吃药,无痛苦,那就要在平日里注重保健。
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人,难道他们就愿意对骨肉刻薄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父母对子女,很少有不偏心的,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家里子女多的家庭,父母往往难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十指连心,长短不一,父母对于孩子们也不可能做到绝对公正。不公正,就有怨恨发生,孝心就要打折扣。对于这事儿,为人父母者当理智地来看:聪慧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喜欢,可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爱惜才是。有很多受到偏宠的孩子,父母厚待反而害了他,倒是那些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孩子能成器。
付出一分光,收获一分热。指望那片云彩下雨,您可要把宝押对了。
一视同仁最好。
结 语
学“会”爱孩子,自胜者强。
公众号ID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12月16日北京《风水文化与现代建筑的选址布局》研修班 火热报名中!
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