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今天来谈谈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侧重点在人事。常言道: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随着这代人的功成身退,总有一天家族企业主要面临交班和身后的经营管理权交割问题。处理不好,自己内部就会分崩离析,更不用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做大做强持久万年青了。


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其实就是围绕“身后事”这个话题来的,作为经营管理的两种不同策略,其目的是同一的,即怎么能长久经营、永续经营。两者各有利弊,支持反对者各有其理由。这是个古老的话题,在今天看来却有新意义,相信民营企业家在读过后会获得不少有益的启示。




明历史,看现实,知得失


《易传》曰:可大则贤人之德,可久则贤人之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不少家族企业在第一代创始人筚路蓝缕的打拼下,已经有许多做大做强,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做久的问题。

 

读史鉴今,中国历史上的分封制与郡县制之争,可以给当代的家族企业的治理提供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关于分封制(宗法制)与郡县制


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历史文化知识,囿于篇幅,在此我们不多说,打一个比方可能您就清楚了。


您现在管理着一个企业,企业内部的重要部门、重要领导岗位您是怎么安排的呢?


如果这些重要领导职务都是由您自家的老婆孩子亲戚朋友在担当,甚至也可以加上那么几位当初跟您一起创业的老人,那您的企业治理模式就偏向于分封制(宗法制)。但假如这些领导干部都是您从外边招聘的,跟您非亲非故,不存在什么家人、亲戚、朋友的关系,唯才是举,那您实行的就是郡县制。


现实中可能不是那么绝对,但不管怎么说,非亲非故得越彻底,则您的企业郡县制的色彩越浓;反之,在企业里安插的亲戚朋友越多,您企业的分封制、宗法制的色彩越浓。


看到这里您可能就明白了,分封制(宗法制)与郡县制度的区别,就企业而言,就相当于传统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之间的区别。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企业用人,在核心部门、核心领导岗位上,是以血缘亲情为主还是以人的实际才干为主。

 


二、您这么卖力地做企业,可别忘了身后事


民营企业的产权是私有的。假如您是企业所有者兼一把手,董事长,那您就相当于古代的天子(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厂区就是您的国,厂区内的所有人和事都得听您的安排。


古代的皇帝,他经营天下,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让全民为他服务。同样,您经营企业,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为员工服务?那只是场面话,好听罢了。您经营企业,跟皇帝治理天下是一样的,最直接的动因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孩子,如同秦始皇公开讲的那样:“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做大做强做久,要基业长青,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家又大又强又久的企业是自个儿的!


这是私心,民营企业的所有者谁都绕不开去的。咱不用掩饰,公开说就行了。


这个私心,就是我们经营企业的主观动机、根本目的。


中国的民营企业,普遍成立时间不长,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四十年。中国人说百年树人,莎士比亚说三代培养一个精神贵族,要想让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用一代人的时间就生出百年的觉悟,说把起早贪黑省吃俭用摸爬滚打几十年做出来的企业利润拱手捐献给社会,不留给子孙,有这样思想觉悟的君子,只怕在中国数也能数过来。


私心谁都有,不必遮遮掩掩,合理的利己主义是光明正大的。您只要肯承认有这个私心,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怎么才能不忘初心地“得始终”吧。

 


三、人事安排要理性or要情感?谁将胜出?


谁做企业都想持久经营,可持续发展,就这么一直“私营下去”,这是目标,也是目的。但怎么去实现?这里面的做法可就大有不同了。

 

分封制与郡县制,作为中国历史上“治天下”的两种制度类型,对于巩固中央政权各有利弊,历代争论不休。本来秦朝是个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的节点,“千年未有之变局”,不过转变得不彻底,留下了个尾巴,后来经过汉朝,一直到唐朝,也还有分封制的残余存在。


贞观五年,唐太宗开始在人情上纠结,在部分宗亲及功臣后代中尝试推行世袭刺史制。(注意,是“世袭”,跟建国后那段时期在国营企业推行的“接班制度”是一个性质)唐太宗从历史上找根据,他的理由是:



A.

分封(世袭)制的好处:都是自家人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有八百多年,当时就是实行的封建+世袭制。这是致胜经验。


秦始皇开始搞制度改革,变封建制为郡县制,结果社稷只传了两代、存在了十几年就覆亡了。这是失败教训。


汉初,刘邦死,吕后擅权,亏得刘家的一帮老臣暗中联合,推翻了吕氏外戚团伙,重新把刘家人汉文帝扶上台(自注:这段历史,跟建国后1976年那件事有的一比)。汉鉴不远。


结论:“封建亲贤,当是子孙长久之道”。实行分封制、世袭制,这才是我皇家永延帝祚的保障啊!


比拟:私营企业主的心思:重要领导岗位清一色儿用我家里人,还有亲戚朋友,再拉上几位当初一起滚刀子的同志,这样用着放心,企业乱不了,一定会家族基业长青的。



TIP:

此处有一点古今之别请注意


历史上自汉武以后借鉴吕后外戚专权的教训,规定女人不得干政,否则牝鸡司晨,出了武则天、慈禧可就麻烦了。


今天的董事长若把自己的老婆、娘舅、小姨子、小舅子等安排到企业里,在古人看来,可就犯了“女人干政”的错误,若干年后说不定会“外戚专权”,您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乃至所有权没准儿会花落异性家,够您哭的。

 

就这样,唐太宗任性折腾了六年,在贞观十一年再一次大封刺史的时候,有大臣表示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了:礼部侍郎李百药上奏反驳,他也从历史上找根据(自注:可见史料是把两刃刀,可以拿来两面割。同样的历史事实,见仁见智,单看你怎么解读)。

 

李百药欲抑先扬,很注重劝谏技巧。他先是顺着唐太宗的意思说,说周朝之所以江山稳固,正是因为各地诸侯都是天子自家人,一家人一条心,所以反不起来。而秦朝变了制度后,皇帝家族没有一尺的地盘、一员的兵卒,各地反叛,拿什么去镇压?一点儿法子也没有。这是真的。

 

但是——他开始提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B.

分封(世袭)制坏处之一:同室操戈


周武王打下江山,可着劲儿地拿国土来分封,功臣元老得了好,卖了命地拥护;家里那些兄弟、孩子也都爱哥哥、爱爸爸,谁打我家江山我打谁,外人的威胁是没有了,可是内部的纷争呢??


周朝延续了八百多年,三十年为一代,您想想那得多少代啊!一出五服,血缘关系越来越淡,比水还淡,诸侯国之间真成了八竿子打不着的远亲了,这时候谁还讲究辈分人情啊?于是就开始争地盘、抢资源了,谁的拳头大谁有理。


本来是让他们保卫天朝的,外部固然没人来打,内部倒是打成一片,春秋战国就是这样子。


结论:外部矛盾排除了,并不就天下太平,内部矛盾又上升为主要矛盾了。


比拟:


家族企业要做百年企业不变色,算算也就是三代人的时间,从董事长算起到孙子辈。届时孙子辈儿之间的感情,肯定比不上儿子辈儿的亲切,更不比现在的父子情深。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60年后的远堂兄弟、远堂父子靠得住吗?


另外,当初安排的那帮一起扛过枪的弟兄,也让自己的孩子进来接自己的班儿,等到了孙子辈儿,他们的孙子们跟您的孙子们共事,感情还铁吗?争权夺利的时候还顾得了那么多吗?


历史上远的不说,就说唐太宗本人,他就是靠杀了他的两个兄弟、逼他爹唐高祖李渊退位,自己当上皇帝的。利益面前,亲情值几斤几两,人性有多可怕?这是血淋淋的教训。


企业内部的争夺,不会那么刀光剑影没人性,但是勾心斗角总免不了。当初安排自家人占好重要位子,图的是稳当,可是若干年后家族内部的亲情淡化、利益纷争怎么解决?


翘起葫芦起了瓢,若干年后目睹一家人内部同室操戈,您老内心的伤害一点不亚于滴血吧?


所以并不是说重要岗位都安排自家人做,企业就平安无事了。



C.

分封(世袭)制坏处之二:烂一窝


那些诸侯封君,如果说打江山的功臣还有真才实干的话,那那些因血缘宗亲而受封的同姓,他们没有尺土之功,只是借着皇亲国戚的关系就得到一方的治理权,太轻松。


更要命的是,由于同时实行世袭制,子孙后代的能力都退化。诸侯国君的后代从小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吃穿不愁,很容易忘记祖先创业的艰难,仰仗门第势力,一辈比一辈骄奢淫逸追求享受。这样下去,整个统治阶层的治国理政能力堪忧!


比拟:


分封制和世袭制会使子孙后代的进取心退化,家庭条件的优越又给他们提供了腐败的可能。积极面儿缺失,消极面儿却助长,两方面的问题,在现在的“二代”身上都体现出来了,且是很突出的特点。接班人染上梅毒,还谈什么百年基业?

 

在有世袭分封制色彩的家族企业里,更严重的是,这样的蜕化不是后代一两家的问题,而是整个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家族问题。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烂一窝,烂掉整个企业。

 


D.

分封(世袭)制坏处之三:丧失公平


李百药继续劝说:汉、魏以来,世袭分封制的流弊未歇,今天如果悖离历史大势,恢复“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位,死孙代代受封,无功受禄,那就背离至公之道很远了。


比拟:


恢复分封,最大的弊端是丧失公平。子孙不劳而获、不劳而食;或者无能者管人,少劳多得;有能者被人管,多劳少得。一个大企业若丧失公平正义的原则,还怎么管理下去?从可持续性来看,能长久吗?


国家若如此,科举(高考)就没必要了。

 


E.

分封(世袭)制坏处之四:五世而斩


分封制是烂一层,再加上世袭制,那就烂两层,烂多层。分封+世袭制度的第四点坏处,李百药没说,我替他讲出来:


在家族企业内部,有一个权力、财产的分割问题,这就好比分封制和世袭制下的权力财产分割问题。传统的办法是嫡长子继承制,二房、三房等无权获取家族主业和核心资产上的继承权,女方那边就更是想都别想。


比拟:


但是现在的家族企业,董事长若是有好几个儿子,则若干年后企业是要一分为几地均分、不等分还是一股脑儿地只给某个儿子?另外所有权跟经营权、管理权之间又怎么分割?


现代家族企业还面临比古代更为复杂的局面:董事长的娘舅、小舅子、小姨子等若是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来,那是否要分给他们一定的股份?


分来分去,一张大饼越分越小,用不着对手来杀,企业就自己把自己给分小了,小了实力就弱。古时候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当中就包含这层意思。子又生孙,孙又生子,祖宗那点产业,一层层地往下分,等分到第五代的时候,分到每人手上的还能有多么一丁点儿?无怪乎孔子作为没落贵族之后,到他的时候手里连一亩地也没分到。作为古代国家最低一层统治者的士阶层分不到田产,还谈吃什么国家粮?吃土吧。


这样一来,企业用不着外在的威胁,自身就给内部吞噬掉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郡县制是什么情况。



F.

实行郡县制的好处之一:不愁人才


李百药接着说,实行郡县制,设官分职,任贤使能,用贤良的人才,担负起共同治理国家的重任。哪个朝代没有贤良的人才?任用这些贤才做官,直接效果是使百姓受益,进一步百姓就会称颂国君,把朝廷奉为神明。怎能说分封诸侯就能共同承担安危,而任命刺史、县官,他们就不能与国君同忧共乐?


比拟:


企业实行“郡县制”,重要部门的高管实行外聘。外面的世界,人才象韭菜,层出不穷。他们人尽其才,将企业管理经营运作得好,企业本身受益,企业所有者,一大家子都受益。企业主出资,人才出力,人才创收,企业主得利,多好的一件事!


舍不舍得放手,把重要岗位交给外边人来干,考验的还是企业所有者的格局问题。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舍不得资源得不了利啊!


光考虑用自家人,亲朋好友会忠心,安全,可是用外聘人才难道就不忠心,对企业就不利了?何况,近亲繁殖,家族内部就都是人才?拿什么去跟外边的人才比!

 


G.

实行郡县制的好处之二:便于激励


李百药又说,郡县制下,百官任命前要经过选拔,人中择优;任命后要实行政绩考核,这样就利于激励,人的进取心就高,还能自我激励:有的计日受俸,其余分文不取;有的只身赴任,不带妻儿;有的因为珍惜柴薪,索性就吃干饭;有的感激朝廷的信任,只饮当地之水。这跟第一代人的艰苦创业没什么两样!进取心完全保留了下来。


羊续官为南阳太守,却布衣裹身,范丹身为莱芜县令却家贫如洗。如果说做官都是为了贪图利禄,为什么他们就这样清廉呢?分封世袭制下的腐败堕落问题也能部分地解决。


总而言之,只要爵位俸禄不是世袭,任用贤才的路子就会很宽广,这样又解决了堵塞人才进用之路的问题。


比拟:


家族企业如参考郡县制,重要岗位重要人才任人唯才,不但解决了激励问题,也能照顾到清廉问题。引进人才的事业心强,干事业能艰苦朴素,由于存在考核和激励,积极进取。这样代代都保持“打江山创业”的状态,可葆企业永久有生命活力。


源头活水啊!

 

总之,用自家人是发自情感,聘用外人是出于理智,您将怎么做?啊呀,小心肝儿左拉右扯!

 


四、折中取正,一种可以考虑的调和方案


唐太宗的一意孤行,“倒行逆施”,激起了很多大臣的反对。李百药在进谏完后,中书舍人马周紧跟着上疏,综合君臣两方面的立场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折中方案。他说:

 

陛下分封皇族,是爱护重视他们,让他们的王位得到世袭,与大唐的政权一样万寿无疆。但这样很不妥,为什么呢?像尧、舜这样圣明的君王,尚且有丹朱、商均这样无能的儿子,更何况普通的君王呢?如果后辈继承父业,万一骄奢放纵,那么不仅百姓遭殃,也会连累国家。如果取消他的封国,而其先祖的功业还在;如果保留他的封国,而他本人已经罪恶昭彰。与其像这样危害百姓,还不如割爱一个已故的功臣,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如此一来,过去的所谓爱重,恰恰成了伤害。所以,我认为应该对宗亲和功臣只分封土地、犒赏封邑就足够了;确实有才能的,就根据其特长授予官职,那么就算其能力不强也可以免除过失。望陛下深思,使宗亲和功臣能够蒙受大恩,同时使其后代也能终生享受福禄。


太宗皇帝非常赞许并接纳了这些意见,最终下令废除了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的制度。

 


分析:


马周穿针引线,协调折中,他的话里有几个要点:


第一,分封功臣,允许其子女世袭,这是出于皇帝对功臣的感念与爱护,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欠妥当。


第二,父辈忠诚有本事,不能保证儿孙后代也同样忠诚有能耐。老子英雄儿好汉是糊涂话。


第三,假如功臣的子孙不肖,那就会败坏功臣的名声,影响祖辈的声誉,更荼毒百姓,连累国家。


第四,两害相权取其轻,伤害已故功臣的荫庇后代的心情,总比伤害天下百姓的心要强。


第五,不理智的爱,会造成伤害的后果。


第六,综合考虑,只要对宗亲和功臣物质奖赏就够了,不能把一方土地交给他们去管理。这样既体现了爱护之心,又免除了祸害,一举两得。


第七,当然也不是所有宗亲、功臣的后代都不肖,对于有德行有能耐的,还是可以安排他们官儿做,“内举不避亲”嘛!



比拟:


私营企业主,把企业的重要经营管理岗交给自己的亲属、朋友来担任,甚至允许他们的子女将来进企业接班,这是出于对亲人、得力下属的关心和爱护,是有情、重情的表现。但方式值得商榷,从结果上来看,这样做,表面上是爱他们,实际上是害了他们,也害了自己的企业,这叫不懂得“义”。

 

义者宜也。

 

怎样才能对亲戚朋友、对一起创业的哥们儿有情又有义,照顾好他们的子女,同时有益于企业的将来?有一个好的办法,就是把企业的经营利润拿一部分出来,发给他们,算是对他们的感激和扶持。


但是,也不是总是如此。内举不避亲,对于具体的人,要考察他的品德和能力,如果过得去,那就安排合适的岗位给他们来做;如果不适合岗位要求,也没法培养,那就要忍痛割爱,帮贫不救穷,果断拒绝。


总之,任人唯亲、人情管理不是长久经营的办法。不要因为人情害了理智,做出害人害己害企业的糊涂事。妇人之仁要不得。

 


结 语


很多私营企业主都是英雄好汉,对外吃得了苦,对内却过不了“情”这一关。静下心来想一想,企业要做大做久,靠的不仅仅是感情,更重要的理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注:其实古代就有,人事管理的道理哪有什么古今之别?)。古人云“以理化情”,此之谓也。

 

 




风水文化与现代建筑的选址与布局』

将于本月十六日开班。

报名同学请联系

陆老师18513582169 或

毛毛18519198069 或

冯老师18519755669




微信号:中观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