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贤相是何许人也?
“治大国如烹小鲜”,真的如此简单?
苏轼为何赞其为”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
他的哪些理念又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无数贤德宰相,有明确记载的第一位贤相就是人们号称“商元圣”的伊尹。他也是后世宰相的楷模。
1
由烹饪到治国

伊尹
姓伊,名阿衡,一说名挚,尹为官名。
相传出生在伊水边,故以伊为姓。伊尹原是夏朝贵族有莘氏(今河南洛阳市嵩县)管理膳食的小官,厨艺十分精湛,被后人奉为“厨祖”“厨圣”“烹饪之圣”。在一些文献中,记载了伊尹的烹饪理论与实践。后人常以“伊尹”来比喻技艺高超的厨师,如当今有个组织叫中华伊尹饮食文化研究会,就是以“伊尹”命名的。
 
伊尹虽然地位卑微,但他志向远大,心系天下苍生。当时夏桀残酷无德,民怨沸腾,伊尹见此忧心如焚,很想为百姓干出一番大事。客户四有莘氏与夏朝同姓,也是夏朝贵族,不可能反复。
 
很快,伊尹发现商汤是个仁善有德的人,于是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正当伊尹苦于没有门路投奔商汤时,机会来了:有莘氏与商汤联姻。夏商时贵族家的出嫁女都随身带有许多臣仆,这些陪嫁男女臣仆通称为“媵(yìng)臣”。伊尹主动向有莘氏要求,作为媵臣陪嫁到商汤家。
 
伊尹来到商汤家后,一天,“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背着饭锅砧板来见商汤,以烹饪滋味为比喻,分析天下大势,向商汤进言治国之道,劝说他实行王道。商汤一听,才知道伊尹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便破格任命伊尹为右相,共商灭夏之计。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第六十章
在伊尹和其他大臣的辅佐下,商汤打败了夏桀。夺取了政权之后,商汤本想拒绝夏朝的香火,把他们的祭祀之地迁走,但被伊尹劝阻住了。伊尹说,“以民如子,实行善政”。商汤接受伊尹“行善政”的建议,保留了夏朝的社稷。
 
一个有仁有义的君王,人人都会向往。商汤的仁政,更加赢得了天下诸侯的归心。商汤践行了伊尹的治国理念,建立了商朝500多年的基业。

2
规劝帝王的楷模
商汤去世后,伊尹又继续辅佐了卜病(即外丙)、中壬二位君王。这时候虽然是商朝建立之初,局势比较复杂,但是在伊尹的尽心辅佐下,人民安居,天下稳定。时过不久,中壬也去世,商汤的孙子太甲即位。
 
太甲继承了王位后,伊尹教给太甲如何学习商汤做一个仁德明君。最初,太甲还听得进去伊尹的规劝,但时间一长,太甲开始贪图安逸,尽情享受,不遵守商汤制定的法规制度,胡作非为。伊尹耐心地相劝,但是太甲根本听不进去。
 
为避免商王朝的基业被太甲毁掉,伊尹决定把他送到商汤陵墓附近的桐宫去住,闭门反省,伊尹自己摄行国家政事。这时候的伊尹重权在握,如果他有私心的话,想取代太甲,自己称王,也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伊尹流放太甲并不是为了取代成汤的后代,而是为了天下能得到善政的治理。所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盛赞伊尹是“辨天下之事者,有天下之节者”。

太甲住在桐宫,伊尹不忘时常规劝,分别作了《伊训》《肆命》《徂后》等训告之词,讲述如何行善政的道理,太甲开始反省自责,诚心向善。
 
3年后,伊尹得知太甲已经知错改过,亲自到桐宫把太甲迎接回商都,并把政权交还给他。太甲看到伊尹在代他摄政期间,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很受感动。从此,太甲听从伊尹的规劝,体察民情,勤政修德,使商朝经济更加繁荣,国泰民安。伊尹见此,又作了《太甲》3篇,称赞太甲施行的德政,进一步勉励太甲修德、修身。
 
伊尹对太甲的辅政教导,用当代的教育史家毛礼锐的话说,伊尹“在帝王教育方面堪称典范”。
 
后来太甲去世了,他的儿子沃丁即位。沃丁在位期间,伊尹去世,沃丁以天子的规格把伊尹埋葬在亳地。
3
主要理念
政治上

伊尹主张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做国王的要惟亲厥德,终始维一,时乃日新。就是说要始终如一的注意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己的道德意识,使自己时乃日新,处于时时追求新的的状态中。他还强调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主张尊贤、用贤,用人适当。他强调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就是做大臣的要上对天子负责,下保庶民安定。并视此为大臣之职。
当代企业管理者何尝不应如此!!!
教育上

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他还说过慎终于始的话,可以推知他在做师仆时一定是十分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的。从他放太甲于桐宫,并著训词以促太甲觉醒的教育实践看,他已经懂得并自觉地创设特殊环境教育太甲。这说明,他已看到了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太甲改恶从善,伊尹立即亲自到桐宫迎太甲还朝当政,并著书加以褒扬,这一教育实践,至少说明伊尹对太甲的激励是适时的。这叫惩恶于前,奖善于后正确运用奖惩实施教育,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仍不失为教育方法之一。

此外,伊尹对于道德教育是尤为重视的。这从太甲改恶从善后向伊尹作反省检讨的话中可以看到。

太甲向伊尹拜手稽首检讨说:我小子不明于德,自己的根底很不象我爷爷成汤。结构是欲败度,纵败礼,败坏了爷爷的法典,很快使灾难降于我身。老天爷作孽还可以补救,自己作孽可就没有了逃路。我过去违背师保您的教训,……只是由于你的教育、挽救,才使我知道做人、称王要善始善终。

伊尹向太甲回拜时继续教育太甲要修厥身,允德协天下。在《咸有一德》中,伊尹用夏朝所以灭亡是因为夏王弗克庸德,商汤所以能代夏而立是曲于汤王眷求一德的历史事实教育太甲。告诉太甲,商朝所以称王天下,不是苍天偏爱商王,而是老天爷保佑有德的人,不是商王哀求于老百姓,而是老百姓愿意归顺有德之王。在伊尹看来,失德则失天下,求于一德,则能得到天的佑助而得天下。他把帝王的道德教育亦即修德、修身看成是关乎国家存亡兴衰的大事,所以处处强调惟新厥德,终始如一。

在道德教育中,他强调居上克明,居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就是说要求居上的商王要克诚克明,明断是非;居下的臣民对君上要克诚尽忠。修身的原则是不求全责备他人,对自己则要经常检点不及他人处,做到自我完善。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这种道德修养的方法在今天仍不失其教育意义。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当代的人,这是伊尹在进行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有效方法。

道德上

伊尹主张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就是说谁能积众善之德,谁就可以为师。对于德和政的关系,伊尹说:七世之庙可以观德,万夫之长可以观政。意思是说德、政是否修到以德兼众善以一贯之的程度,这要从万民是否悦服今王和后世是尊祀七庙上得到验证。可见伊尹是主张德政的。
以上伊尹在政治上、教育上、道德上的主要理念依然值得我们去学习并传承下去。
作为开国元勋,五朝元老,伊尹位高权重,但他能以衷心对帝王,公心为百姓,使诸侯服其忠,百姓乐其仁,帝王依其智,自己还能享其寿,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在今嵩县元圣祠题诗云:五谷丰登时不碱,亿万斯年存古迹。伊尹的名字和他对历史的贡献将继续留传千古。

(文章摘自王春林《上古智慧—尚书》,华夏国学编辑整理,有删减有补充。转载请注明出处。)
下期预告:你一定不知道的禁酒令
王道
即圣王之道。儒家认为,圣人成了君王,其统治即是王道。“王道”常与“霸道”相对称,是说君王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的统治方法。

[华夏国学]近期活动
、5月13日-15日华夏国学同学会“易学沙龙研讨活动”
        主讲老师:郭彧、王进武、朱成林、张阳德
        活动地点:天津蓟县恒大酒店
        报名热线:李老师18519195069

二、5月28日-30日“华夏国学易经研修班”奇门遁甲第二次课程开课!
        主讲老师:崔国文
        上课地点:北京
        报名热线:李老师18519195069
汇聚四海君子,品论华夏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