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学资讯
- 易学知识
- 正文
“革命”一词,出自《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思是说,商汤以武力取代夏朝,是一次顺天意、民意的革命。这里的“革”即变革,命指天命,上天(帝)的意志。
在古代的神权政治观中,认为天子之位是受天命而来的,所以凡是朝代更替,君主易姓,就是对天命的变革,即革命。我们近代以来,革命的内涵又发生了变化,凡是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都可称为革命。商汤,子姓,名履,商的开国君主,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汤原为夏朝族部落领袖,在位30年,其中17年是夏王朝的属国商国首领,13年为商朝帝王。古书中说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族的起源来自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故事。《诗经?玄鸟》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在商丘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有一只“玄鸟”在天空中飞翔,它就是天的使者。一天,有个叫作简狄的女子,突然发现了“玄
鸟”下的蛋,于是就把它吃了,吃后便怀孕了,生下一子叫作契——商族的始祖。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所以,商族人对“玄鸟”顶礼膜拜,并把它作为氏族的图腾。
商王朝的祖先称其是凤鸟的后裔,故有"天命玄鸟,降尔生商"之传说,玄鸟应是凤凰。在商代诸多的玄鸟造型中,最能吸引人的眼球,令人称绝的当属"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凤。其为商代凤形饰物,说明“凤”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形象在当时已具雏形。
从始祖契到汤,为了扩大势力,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商族先后多次迁居,实力不断增强。到了主癸即位时,商族在夏朝的属国中,已经是一个大诸侯国了。主癸死后,他的儿子汤继位,定居于亳(今河南商丘北面)。
商汤执政期间,不断积蓄粮草、扩充兵力;又广招贤才,任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贤臣伊尹和仲虺(huǐ)为左右相。商汤以德修国,使国家越来越强大,不仅得到了国内百姓的支持,而且也让夏朝和其他诸侯国的人们对商国十分向往。
夏朝后期,孔甲继位为夏王,他根本不理朝政,一味打猎玩乐,还特别迷信鬼神,“好方鬼神,事淫乱”(《史记》)。老百姓对统治阶级怨恨多多,各诸侯阳奉阴违,趁夏朝国力越来越衰弱,都暗暗发展自己的势力。
夏朝末年,桀继位。这时候夏朝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但是桀不思进取,反而更加暴虐无道,荒淫无耻。大约在公元前17 世纪,夏桀发动大军,攻打今山东省蒙阴县境内的有施部落。在行将灭亡之际,有施部落酋长为了求和,把一个叫作妺喜的女子献给了夏桀。妺喜美若天仙,夏桀将她纳为王妃,宠爱有加。后人把妺喜、妲己、褒姒、骊姬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妖姬”,附加了许多传说,甚至将妺喜看作是中国红颜祸水第一人,但这些目前并不能从正史上得到证实。
不过,夏桀为了美人和自己的享受,不惜向百姓收取大量的苛捐杂税,建造了许多豪华宫殿以及酒池瑶台,激起了人民的怨愤。“赋敛无度,万民甚苦。”老百姓不堪赋税的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是史书上的首位昏君、暴君,画像石上的夏桀暴戾恣睢,时常将人当作坐骑。他荒淫无度,人民怨声载道,痛恨诅咒,宁愿与夏桀同归于尽。夏桀还是不知收敛,终于亡国。
妺喜,有施氏,是夏桀的宠妃。据说,妺喜是后世红颜祸水的第一例证,她 有三个癖好:一是笑看人们在规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里饮酒;二是笑听撕裂绢帛的声音;三是喜欢穿戴男人的官帽。大臣劝谏夏桀行为收敛些,夏桀却十分自负地说:“我有天命赋给我的天下,我就好比天上的太阳,天上可能没有太阳吗?”夏桀不但不改过,反而变本加厉,引起老百姓的诅咒,他们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但夏桀仍然不加理会,还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而这时候,夏桀的威望尽失,多数部落对夏桀也是离心离德,这就给商汤灭夏创造了有利的时机。面对民心积怨的夏王朝,商汤停止向夏桀交纳贡赋。但此时的夏桀还是存有一些实力的,他立刻调动东方9 个诸侯国的军队,准备伐商。商汤见此情形,又“谢罪请服,复入职贡”,重新纳贡,以稳住夏桀,等待时机。为了扫除灭夏的障碍,商汤决定先出兵征讨夏王朝的羽翼国。
由于商族部落的强大,夏朝曾授予商族“得专征伐”的大权,也就是说商要征伐哪个诸侯国,可以不通过夏王的批准就有权出兵。为了削弱夏王朝的势力,商汤开始剪除夏王朝的同盟诸侯国。
葛国(今河南宁陵北)是商的邻居,它是夏桀监视东方诸侯国的一个耳目,葛国的首领葛伯也是个与夏桀一样无德的人。夏代时,祭祀天地鬼神是国家大事,意义十分重大,但是葛伯却成天沉湎于享乐之中,连祭祀都不愿去做了,民心也已经远离他了。于是商汤以此为契机,一举灭葛。随后,又先后灭掉忠诚于夏王朝的韦国(今河南滑县东南)、顾国(今河南范县东南)、昆吾国(今河南许昌东部)等国。
商汤前后共经过11 次战争,无敌于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地孤立。由于夏王朝的羽翼国都是一些丧失民心与道德的诸侯国,商汤在人民的呼声中,声望越来越高,不少诸侯国见此情形,纷纷拥护商汤。与此同时,夏桀却是诛杀重臣,对诸侯国的指挥完全失灵。商汤见时机
成熟,再次停止向夏桀交纳贡赋。 有缗氏对夏桀的公开反抗,点燃了老百姓对夏王朝的怒火。大约在公元前1600 年,商汤正式兴兵伐夏。兴兵前,汤隆重地举行了誓师大会,先是一一列举夏桀破坏生产、残酷盘剥压迫民众的罪行,然后说:“我不是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申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最后,商汤宣布了严格的战场纪律,有功受奖赏,不服从就要受惩罚。这番誓师,极大地振奋了士气。这就是旷世豪言《尚书?汤誓》。
誓师后,商汤联合各方国的军队,突袭夏都。夏桀并没有对商汤的进攻做好应战工作,看到商汤军队进来,只好仓皇出逃。商汤率军追击,同夏军在鸣条(今河南封丘东)一带展开了决战。后来夏军溃败,桀逃奔到南巢(今安徽巢湖附近),不久病死。汤班师回亳,召开了
众多诸侯参加的“景亳之命”大会,被推为天子,建立商朝。 商汤建国后,鉴于夏朝灭亡的教训,又作《汤诰》,要求其臣属“有功于民,勤力乃事”,不要滥用民力,要让百姓休养生息;每位大臣都要勤奋耕作,以百姓安居乐业为自己的职责,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商汤不仅对自己的国民减轻征敛,鼓励生产,而且对那些亡了国的夏民,仍然保留夏朝的社稷祭祀即“夏社”,对夏王朝的后人,分封土地给他们,安抚民心。
商汤顺应民心的政举,得到了天下人的归从,政局稳定,国力也日益强盛,影响扩大到黄河上游,氐、羌部落都自愿归顺纳贡。商汤得天下是顺民心,治天下是重民生。“民”始终是汤所强调的,这种治国理念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文章摘自王春林《上古智慧—尚书》,华夏国学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商汤以“仁德”著名。有一天,商汤到野外去,看到有人把网开四面张开,围起来捕捉鸟兽,并且口中不停祝祷说:“从天下四面八方来的鸟兽,都统统进入我的网中!”看到这,商汤感叹说:“哎,这也太过分了,哪能把鸟兽都捕完呢?”于是,商汤撤去网的三面,并祝祷说:“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飞;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飞;不要命的,就进我的网中来。”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
一、5月13日-15日华夏国学同学会“易学沙龙研讨活动”二、5月28日-30日“华夏国学易经研修班”奇门遁甲第二次课程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