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周易百问》之十四
郭彧


《周易》的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过程一般说是“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是指伏羲、文王和孔子而言,三古是指上古、中古和下古而言。
典籍的记载
《史记》如是说。
传说是伏羲作八卦;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周公作三百八十四爻辞;孔子作《易传》。
孔子《系辞》说伏羲作八卦为了“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说: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 ,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史记》又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周易》的性质      

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对《周易》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它是一本卜筮书”上,但是大家至少要知道的是,自完整成书后,两千多年以来,《周易》一直是读书人必修的功课之一。其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将来没饭吃的时候去摆摊糊口,而是因为要通过学习《周易》而了达天地万物的规律,并加以致用。换言之,学习《周易》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通达自然规律,用以指导人生。

孔子说: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大学者王国维说:
圣人推天道以明人事,而作此书,以为人事之准绳,占筮之用,其一端也。
由上述可知,《周易》里面有“圣人之道”四条,而“以卜筮者尚其占”也只是“圣人之道”之一条。

孔子还说: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由此可知,孔子特别强调《周易》是一本“圣人以此洗心”、“圣人极深而研几”、“易与天地准”讲解大道理的书,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

故,《周易》更是大道之源,而非仅仅作为占卜的一道工具
圣人与百姓对《周易》的态度
此外,圣人与百姓对待《周易》的态度有所不同。
圣人

对于君子学习《周易》,就要悟道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百姓

对于百姓来说,《周易》的作用仅仅用于“卜筮”而已。
小结之词
我们承认《周易》的确有用于“卜筮”的功能,但是我们也要明白“卜筮”仅仅是“圣人之道四焉”之一条,还有三条则是君子必须深加领悟的“圣人之道”。

有人以秦始皇不烧《周易》和《左传》及《国语》里面有许多用《周易》卜筮的例子,来强调“易本是卜筮之书”,那只是仅仅强调了“以通神明之德”的功能,却忽视了“以类万物之情”的功能。

古人说“不疑不卜”、“善为易者不占”、“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等等,其实就是强调了《周易》是大道之源的真谛。历来,《周易》居于群经之首。以《四库全书》为例,经部易类第一本书就是《子夏易传》。倘若《周易》仅仅是一本只能用于卜筮的书,哪里会获得如此的地位和殊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由华夏国学编辑整理。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夏国学]近期活动
、5月13日-15日华夏国学同学会“易学沙龙研讨活动”
        主讲老师:郭彧、王进武、朱成林、张阳德
        活动地点:天津蓟县恒大酒店
        报名热线:李老师18519195069

二、5月28日-30日“华夏国学易经研修班”奇门遁甲第二次课程开课!
        主讲老师:崔国文
        上课地点:北京
        报名热线:李老师18519195069
汇聚四海君子,品论华夏国学